
(1) [orphan and widow]∶孤兒寡母
老弱孤寡,怪可憐的
(2) [lonely]∶孤獨
家裡隻剩他一個孤寡老漢
(1).孤兒******。《左傳·哀公元年》:“親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史記·平津侯主父偃列傳》:“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哀憐陣殁,廩給孤寡。”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結交重義氣》:“吾輩若不為之經紀,則孤寡何所依也?”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繼父同居者》:“雖三王之世,不能使天下無孤寡也。”
(2).古代王侯自稱。《呂氏春秋·君守》:“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 高誘 注:“孤寡,人君之謙稱也。”《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國也” 漢 趙岐 注:“王侯自稱孤寡。”
(3).孤獨寡居。 三國 魏 曹丕 《******詩》序:“友人 阮元瑜 早亡。傷其妻孤寡,為作此詩。”
“孤寡”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
孤兒寡婦
指失去父母的孩子和失去丈夫的婦女,常與“老弱”連用,表示社會弱勢群體。例如《左傳》記載“親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史記》多次提到赈濟“孤寡老弱”。
古代王侯的自稱
作為謙稱,如《呂氏春秋》中“君民孤寡”指君主自稱,漢代趙岐注釋《孟子》時也提到“王侯自稱孤寡”。
孤獨寡居
形容獨自生活、缺乏陪伴的狀态,如三國曹丕作品中提到的“孤獨寡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漢典“寡”字解析。
孤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孤和寡。孤的拆分部首是一,寡的拆分部首是宀和少。
孤寡這個詞源于古漢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它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孤立和寂寞,特别指那些沒有家人或親人陪伴的人。這個詞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一種事物的稀少或孤獨。
在繁體字中,孤寡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孤寡這個詞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有的寫作「孤寡」,有的寫作「孤鴐」。但無論是哪種寫法,都代表了同樣的含義。
以下是一些使用孤寡這個詞的例句:
1. 他是一個孤寡老人,沒有親人在身邊。
2. 這個城市的孤寡兒童得到了社會的關注和幫助。
3. 這座孤寡山陡峭險峻,很少有人去登山。
除了孤寡這個詞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彙:
1. 孤獨:形容一個人感到寂寞和無依無靠。
2. 孤島:指位于周圍環境孤立的島嶼。
3. 少人:表示某種事物的數量很少,人氣稀少。
與孤寡相反的詞是衆多、繁榮等。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孤寡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