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吹曲的歌詞。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詩序:“伏維 漢 魏 以來,代有鐃歌鼓吹詞…… 漢 歌詞不明紀功德; 魏 晉 歌,功德具。今臣竊取 魏 晉 義,用 漢 篇數,為 唐 鐃歌鼓吹曲十二篇。” 元 柳貫 《次伯長待制韻送王繼學修撰馬伯庸應奉扈從上京》之一:“三辰上應旂斿象,六樂中陳鼓吹詞。”
“鼓吹詞”是古代與樂曲相關的文學形式,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鼓吹詞指鼓吹曲的歌詞,屬于古代樂府詩的一種,主要用于儀仗、慶典或軍事活動中的演奏。例如唐代柳宗元創作的《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便是為宮廷儀式所作的鼓吹詞(提到柳宗元詩序中明确提及采用漢魏以來的铙歌形式)。
曆史背景
文學特點
鼓吹詞通常結構工整,内容多歌頌帝王功績或國家強盛,語言風格莊重華麗。例如元代柳貫的詩句“三辰上應旂斿象,六樂中陳鼓吹詞”,便體現了其與禮樂文化的緊密關聯。
與現代用法的區别
需注意“鼓吹”在現代漢語中常指“宣揚、吹噓”(含貶義),但“鼓吹詞”特指古代樂曲的歌詞,二者含義不同。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樂府詩的分類或具體作品,可參考《樂府詩集》等文獻,或查看、8中提到的柳宗元詩序原文。
《鼓吹詞》是一個常用詞彙,它指的是一種通過慷慨激昂的言辭或文字來宣傳、鼓舞、吹噓某種觀點或主張的文辭形式。它常常用于描述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中的號召、宣傳文稿。
《鼓吹詞》一詞的拆分部首可以分解為鼓(音符:gǔ)和口(音符:kǒu)。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鼓吹詞》最早見于古代中國的文獻《管子》中。它從文字的意義上來講,是指用鼓聲來宣傳和鼓舞士氣的詞句。後來其義擴展為用文字來宣傳、鼓舞和吹噓某一事物。
繁體字形式下,《鼓吹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鼓吹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字形的變化上。具體的古代寫法請查閱相關的古代文字資料。
1. 他的演講是一篇充滿激情和鼓吹詞的發言,引起了觀衆們的極大共鳴。
2. 這份宣傳材料的語言生動活潑,運用了大量的鼓吹詞,讓人很容易接受。
組詞:鼓舞、吹噓、宣傳、號召
近義詞:頌詞、詠史、贊美文
反義詞:批評文、譴責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