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臂的意思、鼓臂的詳細解釋
鼓臂的解釋
猶振臂。《莊子·徐無鬼》:“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而己與豕俱焦也。” 漢 王充 《論衡·定賢》:“ 孟嘗君 夜出 秦 關 ,雞未鳴而關不闓。下坐賤客,鼓臂為雞鳴,而雞皆和之,關即闓,而 孟嘗 得出。” 宋 蘇轼 《趙令晏崔白大圖幅徑三丈》詩:“往來不遣鳳銜梭,誰能鼓臂投三丈。”
詞語分解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 臂的解釋 臂 ì 從肩到手腕的部分:臂力。臂腕。臂肘。左膀右臂。助你一臂之力。 臂 〔胳臂〕見“胳”。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鼓臂”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振臂”,即揮動手臂的動作,常見于古典文獻中。以下為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用力揮動手臂的動作,常見于描述人物動作或發力的場景。例如《莊子·徐無鬼》中提到的屠夫“鼓臂布草操煙火”,即屠夫揮動手臂準備殺豬的情景。
- 拼音:gǔ bì(注音:ㄍㄨˇ ㄅㄧˋ)。
2.古籍用例
- 《莊子·徐無鬼》:“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而己與豕俱焦也。” 此處的“鼓臂”指屠夫揮臂的動作。
- 《論衡·定賢》:描述孟嘗君門客“鼓臂為雞鳴”,模仿雞鳴以助其脫困,強調動作的主動性和力量感。
3.引申含義
- 激勵與行動: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該詞可比喻“激勵他人”,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明确出現,可能是基于“振臂”動作的象征性引申。
4.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多用于古典詩文或寓言,如宋代蘇轼詩句“誰能鼓臂投三丈”,形容奮力投擲的動作。
- 日常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含義。
“鼓臂”的核心意義是揮動手臂的動作,古籍中多用于具體場景描述。若需引用該詞,建議優先參考《莊子》《論衡》等典籍用例,并注意區分古典本義與可能的現代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臂》的意思
《鼓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振臂高唱,表示滿懷豪情地高聲歌唱或表演。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鼓臂》的部首是手,總共由11個筆畫組成。
來源
《鼓臂》一詞來源于古代文人鼓臂擊節以配合歌唱或表演,表達他們的豪情壯志。因此,這個詞也常用來形容人們鼓舞士氣、激昂情感的表現。
繁體
《鼓臂》的繁體形式為「鼓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鼓臂」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聽到那熟悉的樂曲後,情不自禁地鼓臂高歌。
2. 演員們在舞台上鼓臂高昂,表達出堅定的信念。
組詞
鼓勵、鼓舞、鼓噪、鼓聲、高歌鼓舞、擊掌鼓勵等。
近義詞
振臂、高唱、激昂歌唱、豪情歌唱等。
反義詞
咽下聲、低聲哼唱、低迷、無聲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