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挂銜。謂虛有挂名的官銜而無實職。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羽流恩恤之濫》:“按 元節 絓銜宗伯,而 仲文 則又以禮卿并兼三孤, 陶 妻又先封一品夫人,其僭拟文臣,猶為有説。”
“絓銜”一詞在常規詞典中并未被收錄,但從單字拆分和古籍用法可推測其含義:
1. 單字解析
2. 組合推測 結合“絓”的“阻礙”義與“銜”的“馬嚼子”本義,“絓銜”可能指馬嚼子被纏繞或卡住的狀态,導緻馬匹行動受阻。例如《淮南子》提到“镝銜”(即馬嚼鐵)用于控制馬口,若發生“絓”的情況,則可能影響駕馭。
3. 其他可能 若“絓”取絲織品含義,則“絓銜”或指用絲類材料裝飾的銜鐵,但此用法較罕見,需具體文獻佐證。
建議:該詞可能屬古漢語生僻詞,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如古籍出處)進一步分析。可查閱《說文解字注》《淮南子》等典籍,或提供更多語境以便精準解讀。
《絓銜》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解開、拆卸口吻”。它的拆分部首是“糸”和“衣”,其中“糸”表示絲繩,而“衣”表示覆蓋。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文獻《左傳》中的一段記載。該段記載描寫了一個人在觐見國君時的儀态端莊,如“解纜之宜,紛缧之内,加朝服之服而俟成。”。因此,《絓銜》也被用來形容解開口吻。
繁體字中,《絓銜》的“絓”字使用了稍微不同的寫法,它的上方多了一個額外的橫線,即“絏”。這個寫法在台灣和香港等地仍然被廣泛使用。
古時候,《絓銜》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而言,古代的寫法中,“絓”字的右邊是單獨的一個“韋”部,而“銜”字的右邊則是一個“衣”部。
1. 他像個謎一樣,毫不吐露自己的感受,仿佛永遠無法被《絓銜》。
2. 這個謎題一直讓人困擾,我們需要努力解開它的《絓銜》。
1. 交絓銜:指兩人互相解開各自承諾的約束,結束關系。
2. 解絓:表示解開束縛、解除限制。
近義詞:解開、解脫、解除
反義詞:系牢、紮緊、束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