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servatory] 用以觀測或裝備起來以觀測自然現象(如在天文學、磁學、氣象學、鳥類學中的現象)的建築物或地方
我國古代觀測天象的高台。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銅儀龍》:“ 欽天山 有觀象臺,上庋銅渾儀,四隅柱各一龍蟠繞拱之,而龍各以一銅鋃鐺縶之。”《清史稿·時憲志一》:“八月丙辰朔午時,日食二分四十八秒,大學士 馮銓 ,同 若望 赴觀象臺測驗覆奏。” 徐珂 《清稗類鈔·物品·觀象台儀器》:“ 康熙 己酉六月, 聖祖 詔令改造觀象臺儀器。”
“觀象台”是一個綜合性的觀測機構,主要用于天文、氣象、地磁、地震等自然現象的監測與研究。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觀象台是古代和現代用于觀測自然現象的場所或機構。現代根據觀測任務的不同,已細分為天文台、氣象台、地磁台、地震台等專業機構。
曆史演變
功能擴展
早期觀象台以天文觀測為主,後逐漸涵蓋氣象、地磁、地震等領域。例如,清代康熙年間曾改造觀象台儀器,強化綜合觀測能力。
現代意義
如今“觀象台”一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化語境,實際職能已由專業機構承擔。例如,北京古觀象台現為博物館,展示古代天文成就。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儀器名稱、建築結構),可參考來源網頁。
觀象台是指供人觀測天文現象、天氣變化等的建築物或設施。它常用作天文觀測、氣象觀測以及科學研究的場所。
觀象台的拆分部首為言,筆畫數為13畫。
觀象台一詞最早出現于南朝宋時期的《文苑英華》一書中,後來逐漸被廣泛使用。
觀象臺(注:「臺」為繁體字)
在古時候,觀象台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差異,可以寫作「觀象臺」或「觀象台」。
觀象台位于山頂上,可以觀測到廣闊的天空。
天文觀象台、氣象觀象台、海洋觀象台
天文台、氣象台、測候台
盲人觀象台、無天文台、無氣象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