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稱“關貿總協定”。有關關稅和貿易政策的國際性多邊協定,也是有約束力的最大國際貿易契約組織。1947年10月30日,由二十三個國家代表在日内瓦籤訂。此後協定内容多次修訂,成員也不斷擴大,至1994年4月達一百二十三個國家和地區。該協定的宗旨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削除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1994年在第八輪烏拉圭回合談判中達成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是二戰後由23個國家于1947年籤署的多邊國際協定,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和消除貿易壁壘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基本性質與宗旨
它是政府間締結的關稅與貿易規則協定,也是執行該協定的國際經濟組織。其宗旨包括:
曆史背景與實施
核心原則
作用與影響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法律快車、搜狗百科等來源。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是國際貿易領域最重要的多邊協定之一。它于1947年成立,旨在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和貿易規則的建立。GATT的成立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一個多邊框架,通過降低關稅壁壘、規範貿易行為和解決貿易争端,促進了全球貿易的發展。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漢字名稱為“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拆分部首為“門”、“金”、“糸”、“言”和“白”,總計5個部首。其中,“關”、“稅”、“貿”和“協”的部首為“門”,“總”和“定”的部首為“糸”,“及”的部首為“金”,“議”的部首為“言”,“白”的部首為“白”。根據漢字拆解規則,可以得到每個漢字的筆畫數:關(6畫)、稅(12畫)、及(3畫)、貿(9畫)、總(8畫)、協(8畫)和定(8畫)。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名稱來源于英文“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在繁體中文中,其對應的名稱為「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可以得到《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中每個漢字的古代寫法:
關 - 見于《說文解字》,寫作“關”;
稅 - 見于《說文解字》,寫作“稅”;
及 - 見于《說文解字》,寫作“及”;
貿 - 見于《說文解字》,寫作“貿”;
總 - 見于《說文解字》,寫作“總”;
協 - 見于《說文解字》,寫作“協”;
定 - 見于《說文解字》,寫作“定”。
例如,我們可以用《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來保護國内企業的利益。
組詞:反傾銷措施、非關稅壁壘、國際貿易争端
近義詞:貿易協定、貿易條約
反義詞:貿易保護主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