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代四大雜劇作家 關漢卿 、 馬緻遠 、 鄭光祖 、 白樸 的并稱。參閱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韻〉起例》、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詞曲》。
“關馬鄭白”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但需根據語境區分其含義:
一、元代四大雜劇作家的合稱(主流解釋) 指元代四位傑出的雜劇作家:
此說法源自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韻》和明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是文學史公認的經典并稱。
二、成語的比喻義(較少見) 在部分現代詞典中(如查字典),該詞被解釋為“表面認真負責,實則無實質行動”。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佐證,可能與原意混淆,需謹慎使用。
建議:在學術或文學讨論中,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若遇到成語用法,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考證。
關馬鄭白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和觀察能力非常敏銳,不容易被别人欺騙和迷惑。
關馬鄭白的部首分别是“關”、“馬”、“鄭”和“白”,其筆畫數分别是6、3、11和5。
關馬鄭白來源于《左傳·僖公十四年》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一個名叫馬服的人以關、馬、鄭、白四個字命名一匹馬,他相信隻有這樣的馬才能立即判斷敵友,不會被外表所迷惑。此後,關馬鄭白逐漸演變成為一個成語。
關馬鄭白的繁體字為「關馬鄭白」。
在古代,關馬鄭白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結構保持一緻。
他對人性的洞察力堪稱關馬鄭白。
相關的組詞包括關心、馬上、鄭重、潔白等。
類似意義的詞語有眼光獨到、見微知著、洞若觀火。
相反意義的詞語有目光短淺、見微不見著、糊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