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官俸。國家發給的俸祿。《三國志·吳志·陸凱傳》:“伏聞織絡及諸徒坐,乃有千數,計其所長,不足為國財,然坐食官廪,歲歲相承,此為無益。” 宋 陸遊 《暑夜》詩:“無功耗官廪,太息負平生。” 明 張四維 《雙烈記·從征》:“我這裡深慚毛義微官廪,那些個少可酬 雲英 逆旅情。”
(2).國庫裡的糧食。《宋史·真宗紀二》:“﹝ 大中 祥符 二年九月﹞丁丑,發官廪振 鳳州 水災。”《宋史·王沿傳》:“又體量 河朔 饑民,所至不俟詔,發官廪濟之。”
“官廪”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官俸
指國家發放給官員的俸祿。例如《三國志·吳志·陸凱傳》提到“坐食官廪”,批評官員消耗俸祿卻無益于國();宋代陸遊《暑夜》詩中的“無功耗官廪”也指虛耗俸祿()。
國庫糧食
指國家儲備的糧食,常用于赈災或民生保障。如《宋史·真宗紀》記載“發官廪振鳳州水災”,即開倉赈濟災民()。
二、詳細引申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文獻用例,但因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證《三國志》《宋史》等原文以确認語境。
官廪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意義的詞語,拆分部首為宀和廣,筆畫為11畫。它源自古代漢字,是一個有繁體形式的字。
在古時候,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官廪的古代寫法是官糧,字形比較複雜,包含了豐富的古代文化内涵。
官廪一詞可以指代官方儲備的糧食,用于供給官員和軍隊。它也可以指代官方倉庫或庫房,用于存儲各種物資。
以下是官廪的一些例句:
1. 官廪裡儲備的糧食可供一年之用。
2. 軍隊需要從官廪中領取物資。
3. 官廪是國家重要的後勤基地。
官廪的組詞包括:
1. 官方:指代官方的、政府的。
2. 儲備:指代儲存、儲藏。
3. 軍糧:指代軍隊所需的糧食。
官廪的近義詞有:
1. 官倉:指代官方的倉庫。
2. 官庫:指代官方的庫房。
3. 官糧:指代官方儲備的糧食。
官廪的反義詞有:
1. 民間:指代非官方、非政府的。
2. 私庫:指代私人的庫房。
3. 民糧:指代非官方所儲備的糧食。
總之,官廪是古代漢字中一個重要的詞語,它在中國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指代官方儲備的糧食和物資,以及官方的倉庫和庫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