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桄桹的意思、桄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桄桹的解釋

見“ 桄榔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桄桹(guāng láng)是“桄榔”的異寫形式,指一種熱帶常綠喬木,學名 Arenga pinnata(或 Arenga saccharifera),屬于棕榈科桄榔屬。其詳細釋義及特征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植物本體

    指桄榔樹本身。其樹幹高大挺直,羽狀複葉叢生于頂端,葉片長而堅韌,廣泛分布于中國華南、西南熱帶地區及東南亞[1][2]。

  2. 植物部位特指

    古文獻中或特指其花序。桄榔的花序汁液可制糖,莖髓富含澱粉,故有“砂糖椰子”“糖樹”之稱[3]。

二、核心特征

  1. 形态特征

    樹幹無分枝,高可達20米;葉片長5-9米,小葉呈線形;花序長達1.5米,果實為球形漿果,熟時呈紅色[2][4]。

  2. 實用價值
    • 食用:莖髓可提取“桄榔粉”,是傳統救荒食物;花序汁液熬煮成棕榈糖[3]。
    • 工藝:葉鞘纖維堅韌,可制繩索、刷具;葉片用于編織或蓋屋頂[1][4]。

三、文化意涵

  1. 文學意象

    因樹幹筆直、葉片如劍,常被文人喻為正直品格。柳宗元《柳州峒氓》中“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提及桄榔葉包裹食物的習俗[1]。

  2. 民俗應用

    華南少數民族用其纖維織布,稱“桄榔布”;《本草綱目》載其粉“味甘平,無毒”,可入藥[3][4]。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桄桹”條目,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
  2. 《辭海》(第七版)·植物學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
  3. 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中華書局校注本,2010.
  4. 《中國植物志》第13卷第1冊,科學出版社,2004.

網絡擴展解釋

由于“桄桹”一詞未在現有文獻和詞典中收錄,且搜索結果無相關内容,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1. 生僻詞或異體字
    可能是“桄榔”的異寫或方言變體。桄榔(學名:Arenga pinnata)是棕榈科植物,常見于熱帶地區,其莖髓可提取澱粉(俗稱“西谷米”),花序汁液可制糖。

  2. 拆分釋義

    • 桄(guāng/guàng):可指器物橫木(如桄子),或形容光線(如“桄桄”表明亮)。
    • 桹(láng):古指船舷或漁人驅魚的木棒,如《文選·潘嶽〈西征賦〉》中“鳴桹厲響”。
  3. 建議核對
    若為古籍或方言中的詞彙,請提供具體語境以便進一步分析。若為現代生造詞,可能暫無權威釋義。

建議優先确認是否為“桄榔”,并結合具體使用場景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艾服暴裂碧鹳雀蔽日遮天草書韻會稱柴而爨乘雷出條子刺啓大方無隅德音杜漸除微迩時法筵丐退哽結歌舞升平故情海際含瑕積垢黑髭髭踐居叫喊脊鸰驚詫錦工臉紅臨質立契流離颠頓洛荒緑卿沒事人妙契命帥配演噴勃牽頓親串侵掠荏染軟腳酒蕊珠經散落拾翠羽撕攞私授雖說溹溹泰社讨分曉滕室同岑同然夏官銜哂效法笑吟吟霞骞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