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敬詞。稱言對方的風采。《文選·繁欽<與魏文帝箋>》:“冀事速訖,旋侍光塵,寓目階庭,與聽斯調。” 張銑 注:“光塵,美言之。” 唐 白居易 《祭李司徒文》:“至於豆觴之會,軒蓋之遊,多奉光塵,最承歡惠。” 明 張煌言 《答唐枚臣書》:“倡義以來,南北各天,遂勿獲親奉光塵。”
(2).《老子》:“和其光,同其塵。”後以“光塵”喻世俗。《晉書·文苑傳論》:“ 彥伯 未能混迹光塵,而屈乎卑位。” 清 唐孫華 《壽周礫圃七十》詩:“肯隨貴介逐光塵?祇有窮交相引重。”
“光塵”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形容純潔無瑕
原指“陽光與塵土”,陽光照射在塵土上卻不被沾染,象征人或事物的高尚純潔。例如形容品德高尚、無可挑剔的行為。
敬稱對方風采
作為敬詞,表示對尊貴者的美稱,常用于表達敬意或贊美對方的風範。例如《文選》中“旋侍光塵”即表達對對方的仰慕。
“光塵”既可表達對高尚品格的贊美,也可暗含對世俗的隱喻,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等來源。
光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光明與微塵的結合。它既可以指代微小的塵埃,也可以引申為物質世界的繁瑣與虛幻。
光塵是由光部和塵部組成的。光部位于左邊,塵部位于右邊。在筆畫上,光塵總共有14畫。
光塵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文心雕龍·詞評》一書中。在現代漢語中廣泛應用,常用于形容物質世界中繁雜瑣碎的現象。
繁體字中,光塵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光塵的寫法略有不同。具體來說,光的古代寫法為「光」,塵的古代寫法為「塵」。
1. 安靜的圖書館裡,隻有書頁翻動時輕微的光塵飛舞。
2. 他陶醉于科技的光塵世界,總是忽略了自然的美妙。
光明、塵埃、塵土、塵嚣。
塵埃、微塵、灰塵。
光亮、明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