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nk of one and omit ten thousand] “挂一漏萬”的略語。指事多而疏忽遺漏;形容說得不全,遺漏很多
團辭試提挈,挂一念萬漏。——唐· 韓愈《南山》
事事挂漏,色色窮空,症候轉危,景象愈蹙。——宋· 李昂英《寶祐甲寅宗正卿上殿奏剳》
亦作“掛漏”。猶遺漏。 元 周伯琦 《自順甯府晚宿雷家驿》詩:“紀勝猶挂漏,觀風能宣旬。”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自後言官所舉,尤為掛漏。” 魯迅 《書信集·緻沉兼士》:“文學史稿編制太草率,至正月末約可至 漢 末,挂漏滋多。”
"挂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構詞特征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因疏忽或考慮不周導緻的遺漏現象。該詞由"挂"(本義為懸挂,引申為牽連)與"漏"(滲漏,引申為缺失)兩個語素通過并列結構組合而成,體現了漢語雙音化過程中語義互補的構詞規律。
從詞義演變來看,《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将其釋義為"因疏忽而遺漏",該定義包含三個語義要素:行為主體的主觀疏忽、客觀存在的遺漏結果以及事件發生的非故意性。在語法功能上,"挂漏"主要作謂語,如"這份名單多處挂漏",也可構成"挂一漏萬"等成語,用于強調部分與整體的不匹配關系。
典型用例可參考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中的表述:"我的文章...常不免有所挂漏",此處通過自謙式表達展現了該詞在書面語中的委婉用法。與之構成近義關系的詞彙包括"疏漏""缺漏"等,而反義表達則有"周全""完備"等形容詞組。
來源參考:
“挂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挂漏”是“挂一漏萬”的簡略說法,指因事物繁雜而疏忽遺漏,形容叙述或列舉不全面,遺漏很多内容。例如:“團辭試提挈,挂一念萬漏”(唐·韓愈《南山》)。
該詞多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若需更全面信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辯贍駁複參讨剗惡鋤奸唱白臉讒喙嗤眩詞首典物方言故宮禾黍鼓征海夷旱荒環歲江濑嗟蹙界外球金山力士九會科差狼憊老道老頭兒樂兩虎相鬥麟閣另辟蹊徑理曲亂轟轟描畫末減泥淤破甑不顧前烈棄咎清瘦輕朱锓畫秋刑奇穎戎臣三陽交泰散陣投巢上願衫袍生涯射書獸吻俗客速災通都巨邑托物外刑望白署空襪頭袴無可置辯校量蟹黃蟹行書奚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