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nk of one and omit ten thousand] “挂一漏萬”的略語。指事多而疏忽遺漏;形容說得不全,遺漏很多
團辭試提挈,挂一念萬漏。——唐· 韓愈《南山》
事事挂漏,色色窮空,症候轉危,景象愈蹙。——宋· 李昂英《寶祐甲寅宗正卿上殿奏剳》
亦作“掛漏”。猶遺漏。 元 周伯琦 《自順甯府晚宿雷家驿》詩:“紀勝猶挂漏,觀風能宣旬。”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自後言官所舉,尤為掛漏。” 魯迅 《書信集·緻沉兼士》:“文學史稿編制太草率,至正月末約可至 漢 末,挂漏滋多。”
“挂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挂漏”是“挂一漏萬”的簡略說法,指因事物繁雜而疏忽遺漏,形容叙述或列舉不全面,遺漏很多内容。例如:“團辭試提挈,挂一念萬漏”(唐·韓愈《南山》)。
該詞多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若需更全面信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挂漏是一個漢字詞語,組詞時常用作動詞,也可以用作名詞。它常常用來形容房屋、建築物或其他物體在下雨、漏水時出現了滲漏的情況。
挂漏的部首為鈎(鈎子旁),筆畫數為10。
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晦澀,具體沒有明确的出處。但可以從“挂”和“漏”這兩個字的意義來推測。挂可以指物體懸挂、吊挂的動作,而漏表示液體、氣體等透過裂縫或孔隙的動作。結合起來,挂漏意味着物體因為滲漏而形成了滴水、滲水或漏水的現象。
在繁體字中,“挂漏”保留了其原始的寫法,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一些變化。根據《康熙字典》上的記載,古代将“漏”寫成“①”字形,類似于現代漢字中的“|”。 而“挂”在甲骨文中寫成類似于“人”的形狀,表示了挂物的方式。兩個字合在一起,構成了“挂漏”這個詞語。
以下是一些使用挂漏這個詞語的例句:
1. 這個房子一下雨就會挂漏。
2. 建築師在設計房屋時應注意防止挂漏現象。
3. 整修屋頂是為了修補挂漏。
一些與挂漏相關的詞語包括滴水、滲水、漏水、滲漏等。
與挂漏意思相反的詞彙有密封、防水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