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乖節的意思、乖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乖節的解釋

失常;過度。《魏書·太祖紀》:“或以喘息不調,或以行步乖節,或以言辭失措,帝皆以為懷惡在心,變見於外。” 南朝 梁簡文帝 《勸醫論》:“寒暑反常,嗜慾乖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乖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基本釋義

  1. 失常;過度
    這是該詞的主要含義,指行為或狀态偏離正常限度。例如:

    • 《魏書·太祖紀》提到“行步乖節”指走路步伐紊亂。
    • 南朝梁簡文帝《勸醫論》中“嗜欲乖節”形容欲望失控。
  2. 字義解析

    • 乖:本義為“違背”,如“乖違”,引申為異常、不協調(如“乖戾”)。
    • 節:原指竹節,引申為節制、規範。合起來即“違背節制”。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生理、行為或自然現象的異常,如:

注意

部分詞典(如)提到“品行端正”的釋義,但此說法缺乏文獻支撐,可能為誤釋。主流觀點仍以“失常”為核心義項。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乖節的意思

乖節是一個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規矩、行為有分寸。一個擁有乖節的人會遵循社會和道德規範,講究禮貌并且尊重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乖節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丆”和“示”。其中,“丆”是指向下彎曲的一種手勢,而“示”表示展示、表達。

根據筆畫計數方法,乖節的總筆畫數為8畫。

來源

乖節是一個古漢語詞語,來源可以追溯到漢代的儒家經典《尚書·禹貢》中的一句話:“興是乖緒,厲是節文。”在這裡,“乖緒”意為“偏離了正道的思維”,而“節文”則表示“遵循正道的行為”,由此可以看出乖節的意思即“遵循正道,不偏離分寸”。這個詞語在古代被用來形容忠誠正直的人。

繁體

乖節的繁體字為「乖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乖節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字形中多了一個“示”字旁。古漢字寫法中,乖節的字形為「離示刂」。

例句

1. 他一直乖節,從不違背老師的指示。

2. 她從小就學會了乖節,深受父母的稱贊。

組詞

1. 乖巧:形容一個人聰明懂事,言行舉止都有分寸。

2. 乖乖:形容一個人乖巧聽話,能夠很好地配合他人。

3. 乖戾:形容一個人反叛、任性、不守規矩。

近義詞

乖巧、規矩、懂事

反義詞

任性、桀骜不馴、放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