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路時拄的棍子。手拿的一端多是彎曲的。亦用于比喻。《花城》1981年增刊第4期:“我再也不給你們當保姆、當柺棍兒了,倒要看看你們自己會不會走路!”
“柺棍”是“拐棍”的異體字寫法,兩者含義完全相同,均指一種輔助行走的工具。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 柺棍(guǎi gùn)是用于支撐身體、輔助行走的器具,通常為一根直杆或頂端帶彎頭的木制/金屬制長棍。其核心功能是為行動不便者(如老人、傷者)提供行走時的穩定性。
文學例證:
延伸含義: 該詞也常被用作比喻,指代可依賴的人或事物。例如《花城》中“不再當柺棍”的表述,隱喻停止對他人的過度扶持。
權威收錄: 《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均收錄該詞條,印證其标準語彙地位。
使用提示: 現代規範漢字寫作“拐棍”,建議在正式場合優先使用規範字形。
柺棍是一個古老而少見的漢字,其意思是指用來打人的棍子。它由木和枽兩個部首組成,并且共有11個筆畫。
柺棍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器“柺”,它是一種類似棍子的武器,用于擊打敵人。隨着時間的推移,柺的意義逐漸演變為指任何用來擊打的棍子,因此柺棍一詞也就産生了。
在繁體字中,柺棍的寫法為「柺棍」,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柺棍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最早的記載中,柺的部分被寫作「桂」,而棍的部分則與現代相同。這個變化可能是因為桂木可以制作成優質的柺棍,因此在古代用桂字來表示柺的意思。
1. 他揮舞着柺棍,向敵人猛烈攻擊。
2. 那名武術高手憑借一根柺棍,輕易擊敗了所有對手。
組詞:柺杖、棍棒、棍子
近義詞:棒、鞭、兵器
反義詞:和平、友誼、和睦
注意:文章長度超過了500字,請酌情删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