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後漢書·锺離意傳》:“自古非苦宮室小狹,但患人不安寧。宜且罷止,以應天心。”
"罷止"是漢語中的複合動詞,指主動停止或終止某種行為、活動或狀态,常用于書面語境。該詞由"罷"與"止"兩個同義語素構成:"罷"本義為免除官職(《說文解字》),後引申為停止;"止"甲骨文字形像腳趾落地,表示停步(《漢字源流字典》),二字疊加後強化了終止含義。
在具體應用中,"罷止"可作及物動詞,如《資治通鑒》載"罷止土木之役",也可作不及物動詞,如"争議自然罷止"。其近義詞包括"停止""終止",反義詞則有"持續""延續"等。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正式文書或學術論述,例如"罷止非法采伐行為"等環境保護領域表述。
該詞釋義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32頁,以及中華書局出版的《漢語大詞典》第二卷相關條目。
“罷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à zhǐ,其核心含義為停止。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某件事或行為的終止,強調主動結束或中斷的狀态。例如《後漢書·锺離意傳》中記載:“宜且罷止,以應天心”,意為建議停止某項工程以順應天意。
用法與語境
相關擴展
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日常交流中較少見,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如需更豐富的組詞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
案由鞭靴庳惡避乖朝集朝蕣床頭捉刀人捶表槌餅醇潔磋切貸賒吊拷綳扒地界地老天荒叮當豆腐花二堂風幌蜂蟻忿恚估倒海口市函書黑更半夜鴻爪春泥灰頹儉貧結發街壘解齋輯和敬勤緊缺戢智巨無霸懶散老外呂武操莽馬賊棉子油民編片茶瞥視曝腮鋪堂缺絕食格樹冠書籍束聯太爺榻榻米挑力痛殲挽粟閑伏相嵌鄉樹遐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