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joint]∶骨骼
(2) [scleromere]∶骨骼的一個節,相骨相接之處
(1).骨頭;骨頭的關節。《國語·魯語下》:“昔 禹 緻羣神於 會稽 之山, 防風氏 後至, 禹 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後漢書·郭玉傳》:“骨節不彊,不能使藥。” 宋 蘇轍 《晉論》:“譬如山林之人,生於草木之間,大風烈日之所咻,而霜雪饑饉之勞苦,其筋力骨節之所嘗試者亦已至矣。”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八:“我起小長了大骨節,腿腳不好使。”
(2).指人的品性氣質。 清 黃景仁 《送溫舍人汝適歸廣州》詩:“我昔獻賦來田間,骨節疏頑性孤鯁。”
(3).比喻詩文的骨力氣勢。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卷下:“善製形狀寫物之詞,得 景陽 之諔詭,含 茂先 之靡嫚,骨節強于 謝混 ,驅邁疾于 顔延 。”
“骨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
解剖學/生理學
指骨骼之間的連接部位,即關節(如膝關節、腕關節)。這些結構由軟骨、韌帶等組織構成,負責支撐身體并實現靈活運動。例如:“他因骨節疼痛就醫,診斷為關節炎。”
中醫理論
在中醫典籍中,骨節與氣血運行相關,部分穴位位于骨節間隙,如《黃帝内經》提到“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指經絡在骨節處的交彙點。
文學比喻
可引申為事物的關鍵節點或緊要階段,如“到了計劃的骨節眼上,必須謹慎決策”。
若需更專業的醫學解釋(如具體關節結構或疾病),建議提供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