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角的意思、鼓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角的解釋

[a drum and horn used in the army much like the modern bugle] 戰鼓和號角的總稱。古代軍隊中為了發號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

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谡,攔住 張郃。——《三國演義》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唐· 杜甫《閣夜》

詳細解釋

(1).戰鼓和號角,兩種樂器。軍隊亦用以報時、警衆或發出號令。《後漢書·公孫瓒傳》:“ 袁氏 之攻,狀若鬼神,梯衝舞吾樓上,鼓角鳴於地中,日窮月急,不遑啟處。”《宋書·張興世傳》:“﹝ 張仲子 ﹞嘗謂 興世 :‘我雖田舍老公,樂聞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時吹之。’ 興世 素恭謹畏法憲,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老公所吹。’” 唐 杜甫 《閣夜》詩:“五更鼓角聲悲壯, 三峽 星河影動搖。” 宋 蘇轼 《和陶移居》之一:“歌呼雜閭巷,鼓角鳴枕席。”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被擒》:“聽譙樓鼓角亂吹,望營門殺氣迷離。” 清 李漁 《比目魚·神護》:“本處的鄉風,但是祭奠神靈,都吹這件樂器,叫做鼓角。”

(2).鼓角聲。 前蜀 韋莊 《登漢高廟閑眺》詩:“參差郭外樓臺小,斷續風中鼓角殘。” 宋 梅堯臣 《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山軍》詩:“蛟龍驚鼓角,雲霧裛衣裘。” 毛6*6*《西江月·井岡山》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鼓角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鼓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解析

鼓角指古代軍隊中用于指揮作戰、傳遞信號的戰鼓與號角。

參考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二、引申義與象征意義

  1. 軍事氛圍的代稱

    “鼓角”常代指戰争或軍營肅殺之氣,如杜甫《閣夜》中“五更鼓角聲悲壯”,借鼓角聲烘托戰亂年代的蒼涼。

  2. 紀律與權威的象征

    古代軍隊以鼓角之聲統一行動,故引申為指揮權威的象征。如《孫子兵法》強調“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參考來源: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中國軍事制度史》軍事科學出版社


三、文學與文化中的用例

在詩詞、史書中,“鼓角”高頻出現,強化場景的戰争意象:

參考來源:

《全唐詩》中華書局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


“鼓角”作為軍事符號,既指實體的戰鼓號角,亦承載指揮、征戰的文化意象,是理解古代戰争與文學的關鍵詞之一。其權威釋義可進一步查閱上述工具書及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鼓角”是古代軍事和日常報時中常用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鼓角”指戰鼓和號角的總稱,是古代軍隊中用于發號施令的吹擂之物。例如《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鼓角齊鳴”場景,即通過鼓聲和號角聲指揮軍隊行動。

二、功能與用途

  1. 軍事指揮
    在戰場上,鼓角通過不同節奏傳遞進攻、撤退等指令。如《後漢書·公孫瓒傳》記載,鼓角聲可營造威懾氛圍,甚至“鳴於地中”以震懾敵軍。
  2. 報時與警戒
    軍隊及城市中,鼓角用于晝夜報時。據《衛公兵法》記載,日出日落時擊鼓千槌,夜間以角聲劃分更次,杜甫詩句“五更鼓角聲悲壯”即描述此場景。
  3. 儀仗與壯威
    號角(最初用獸角制成)自東漢傳入中原後,逐漸用于帝王儀仗,彰顯威嚴。

三、文學意象
鼓角常出現在詩詞中,既渲染戰争氛圍,也寄托情感。例如:

四、辨析
需注意“鼓角”并非城市别稱,而是軍事文化符號。其具體形制和使用方法因朝代而異,但核心功能貫穿古代軍事史。

别人正在浏覽...

巴掌髀肉避災從物大畹點璧低眉下首頂抗丢眉弄色堵雉風略輔世黼帟高溫堆肥高腴亘古亘今鼓腹含和觚木孤颦蠱心喪志豪率诃林懽欣華嚴宗胡蔓草禍及池魚謇犯漸恧檢手檢抑酒靥昆戎來成冷蔑麻麻糊糊貌受蜜父鳴榔模碑木狗子凝正排笮破業氣機岐途羣爽妊婦人我是非尚未升泰歲酒銅堤同明相照通屋頭飾突破微辭委迹相鼠有皮現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