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正人的意思、歸正人的詳細解釋
歸正人的解釋
宋 代稱淪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為歸正人。《朱子語類》卷一一一:“歸正人元是中原人,後陷于 蕃 而復歸中原,蓋自邪而轉於正也。” 宋 葉適 《上殿劄子》:“陛下感念家禍,始初嗣位,葺 兩淮 ,理 荊 襄 ,慰綏 蜀道 ,安集歸正人。”《宋史·孝宗紀三》:“﹝ 淳熙 七年四月﹞辛卯,再免沿邊歸正人請占官田賦役三年。”
詞語分解
- 歸的解釋 歸 (歸) ī 返回,回到本處:歸國。歸程。歸僑。歸甯(回娘家看望父母)。歸省(媙 )(回家探親)。歸真反璞。 還給:歸還。物歸原主。 趨向,去往:歸附。衆望所歸。 合并,或集中于一類,或集中于一地:
- 正人的解釋 .正直的人;正派的人。《書·冏命》:“小大之臣,鹹懷忠良,其侍禦僕從罔匪正人。” 孔穎達 疏:“其左右侍禦僕從無非中正之人。”《後漢書·桓譚傳》:“刑罰不能加無罪,邪枉不能勝正人。” 唐 司空圖 《
網絡擴展解釋
“歸正人”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但主要作為曆史術語使用:
一、曆史定義(核心含義)
指南宋時期從金國統治下的北方淪陷區南歸的宋朝遺民。具體特征包括:
- 身份背景:原為中原漢人,因北宋滅亡後淪落異族統治,後主動投奔南宋。
- 政治标籤:該詞由南宋丞相史浩提出,表面意為“投歸正統之人”,實為帶有貶義的官方蔑稱,暗指南歸者需被“矯正”立場。
- 社會境遇:歸正人常受南宋朝廷猜忌,雖被接納但多被限制擔任要職,如辛棄疾南歸後長期未被重用。
二、現代引申義(少數釋義)
個别現代詞典(如)擴展解釋為“能自我反省并改正錯誤的正直之人”,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曆史文獻支持,可能為當代演繹。
三、詞源考據
- 文獻記載:《朱子語類》稱其“自邪轉正”,葉適《上殿劄子》提及朝廷安撫政策,印證該詞的官方政治色彩。
- 語義演變:從南宋的特定曆史稱謂,逐漸泛化為對“改邪歸正者”的泛指,但需注意語境差異。
提示:若需了解歸正人的具體曆史案例(如辛棄疾生平),可參考《宋史》或專題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