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gnificent;marvellous] 奇異,珍異
聖人無屈奇之服,無瑰異之行。——《淮南子·诠言訓》
亦作“瓌異”。1.卓異;特異;珍奇。指行為、人品。《淮南子·诠言訓》:“聖人無屈奇之服,無瑰異之行。” 宋 葉適 《高夫人墓志銘》:“書傳所載,固瑰異俊哲,非凡女子也。” 清 馮桂芬 《蔣孝羽傳》:“顧天下瑰異之行,湮閼遺佚於幾希之間者,豈少也哉?”
(2).卓異;特異;珍奇。指人之形貌。《魏書·世祖紀上》:“﹝ 世祖 ﹞體貌瓌異, 太祖 奇而悅之。”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上( 唐玄宗 )為皇孫時,風表瓌異,神采英邁。”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吐納既風流,姿容更瓌異。”
(3).卓異;特異;珍奇。指景物、品物。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有孤石,介立大湖中……矗然高峻,特為瓌異。” 宋 範成大 《梅譜》:“﹝重葉梅﹞花房獨出,而結實多雙,尤為瑰異。” 明 方孝孺 《與趙伯欽》書之一:“比之遊乎雄都巨邑者,見宮室之壯麗……物産之瑰異變怪,其言豈不有間哉?” 阿英 《敵後日記雜抄·七月二十八日》:“﹝夜月﹞為碎雲所割,成若幹片,體形各别,極瑰異。”
(4).卓異;特異;珍奇。指文章。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 洪祖興 以( 賈誼 《惜誓賦》)為瓌異奇偉,非 誼 莫能及,而并録傳中。”
(5).指珍奇之物。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上》:“昔 始皇 為塚,斂天下瓌異。”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丁晉公石子硯》:“ 丁晉公 好蓄瑰異。” 清 王韬 《淞濱瑣話·徐麟士》:“奇珍瓌異,為生平目所未覩。”
“瑰異”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uī y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指事物異常奇特、美麗,超出尋常,既可形容外表,也可指内在特質。其中“瑰”原指珍奇的花朵,“異”指獨特的事物,組合後強調珍奇與特異并存。
“瑰異”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既可描述自然、藝術之美,也可指人物品行的超凡脫俗。其含義隨語境變化,但核心始終圍繞“獨特而珍貴”的特質展開。
《瑰異》是一個形容詞,常用于形容事物異常美妙、非常罕見、稀奇古怪的特征或表現。它常常和珍奇、怪誕等詞語連用,用來形容那些令人驚歎或意想不到的事物。
根據《新華字典》,《瑰異》中的“瑰”字拆分為“石”和“幾”,“石”是它的部首,而它的總筆畫數為13;而“異”字則拆分為“蔔”和“己”,“蔔”是它的部首,而它的總筆畫數為7。
《瑰異》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比如《紅樓夢》等。它的文化底蘊深厚,常被用來形容那些超乎尋常、出人意料的事物,使人産生強烈的震撼和觸動。
《瑰異》的繁體字為「瓌異」。
古時候,《瑰異》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它的古漢字寫法為「瑰異」。
1. 這幅畫獨特的色調和紋理使其展現出瑰異的美感。
2. 她身上散發出的獨特氣息給人一種瑰異而令人難以忘懷的感覺。
1. 瑰異花紋
2. 瑰異景色
3. 瑰異造型
4. 瑰異奇觀
1. 罕見
2. 異乎尋常
3. 怪異
4. 奇異
1. 普通
2. 尋常
3. 平凡
4. 常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