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心歸向。 明 袁宏道 《金太宜人墓銘》:“晚年得浄土書讀之,遂皈心蓮域,禮頌不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上·羅台山》:“雖遁而學禪,而皈心宗乘。” 傅尃 《館夜》詩:“空王肯示皈心法,且辦熏修習止觀。”
“皈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誠心歸向”,尤其常用于宗教或精神層面的虔誠信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宗教語境:常見于佛教用語,表示對佛法的全心信仰。
文學應用:現代文學作品中,如小說《皈心》通過人物故事展現對精神信仰的追尋。
“皈心”強調内在的虔誠與無保留的歸屬感,既可用于宗教皈依,也可泛指向某種理念或文化的深度認同。其曆史用例和現代創作均體現了這一核心内涵。
《皈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佛教文化中,意思是向佛陀或佛法虔誠地歸依信仰,投身于佛教修行之中。
《皈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白”部和“心”部。其中,“白”部是古代漢字中的一個部首,表示與顔色無關的事物;“心”部是一個常用的部首,表示與心理、情感相關的事物。根據部首的組合和筆畫順序,拆分出來的筆畫數為9畫。
《皈心》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大般泥洹經》中,是佛教經典之一。後來,這個詞逐漸傳入民間,并成為佛教修行者的常用語。
《皈心》的繁體字為「皈心」。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略有差異。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字形為「規心」,但與現代常用的字形仍有所不同。
1. 弟子皈心,發奮修行,希望能夠早日達到菩提境地。
2. 我們要常常皈心,不斷地向佛陀學習,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
組詞:皈依、皈依三寶、皈依師、皈依僧、皈依戒律
近義詞:歸依、歸向、信佛
反義詞:背離、背棄、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