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神秘莫測的兵法。 漢 王充 《論衡·自然》:“ 張良 遊 泗水 之上,遇 黃石公 授 太公 書,蓋天佐 漢 誅 秦 ,故命令神 石 為鬼書授人,復為有為之效也。”
(2).一種字體。 南朝 梁 庾元威 《論書》:“鬼書惟有業殺,刁鬥出于古器。”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廣知》:“鬼書有業煞,刁鬥出於古器。”
(3).科舉考試揭榜以淡墨書之,稱鬼書。 五代 範資 《玉堂閑話·高辇》:“禮部貢院,凡有榜出,書以淡墨。或曰名第者,陰註陽受,淡墨書者,若鬼神之跡耳,此名鬼書也。”
“鬼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來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指神秘莫測的兵法
這一釋義源自漢代王充《論衡·自然》的記載:張良在泗水邊遇黃石公,獲授《太公書》(即《六韬》),書中内容玄奧,被視為“天佐漢誅秦”的謀略,故稱“鬼書”。此處的“鬼”強調其非人力所及的玄妙特性。
一種特殊字體
南朝梁代庾元威《論書》和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均提到“鬼書”為古代字體之一,可能與祭祀、符咒等宗教活動相關,字形風格獨特,如“業殺”“刁鬥”等形态。
科舉考試中的淡墨書寫方式
五代時期範資《玉堂閑話》記載,科舉放榜時用淡墨書寫中舉者姓名,因墨色淺淡如“鬼神之迹”,故稱“鬼書”。這一做法可能暗含“天命注定”的隱喻。
補充說明:
鬼書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書籍或文字内容不尋常、離奇或怪異的,一般帶有恐怖、靈異的意味。
鬼書可以拆分為“鬼”和“書”兩個部分。
“鬼”字的部首是“鬼字旁”,它是指與鬼有關的事物。
“書”字的部首是“丨字旁”,是由一根豎線組成。
“鬼”字的總筆畫數是9畫,而“書”字的總筆畫數是4畫。
鬼書一詞的出處并沒有确切的來源,但可以推測它起源于古代神話傳說中涉及鬼魂和書籍的故事。
在繁體字中,鬼書保持着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沒有任何變化。
古代漢字中,鬼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上方有一個表示“亻”的構件,意味着鬼和人的關聯。而書字則保持了現代漢字的寫法。
1. 這本鬼書的故事寫得讓人毛骨悚然。
2. 這部小說充滿了神秘和被稱為鬼書的強大魔力。
鬼影、鬼故事、詭異、靈異。
怪書、靈書。
正常書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