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佹詩的意思、佹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佹詩的解釋

辭意詭異、語調激切的詩。《荀子·賦》:“天下不治,請陳佹詩。” 楊倞 注:“ 荀卿 請陳佹異激切之詩,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後亦指 荀況 的佹詩。 羅惇曧 《文學源流·周秦諸子總論》:“若乃賦之肇始,實本 蘭陵 《成相》之篇,韻詞谲古,佹詩之作,體雜《詩》《騷》。”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又有佹詩,實亦賦,言天下不治之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佹詩”是古代文學中的特殊詩體,其含義與特點可結合文獻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出處

“佹詩”指辭意詭異、語調激切的詩,最早見于《荀子·賦》。荀子以“天下不治,請陳佹詩”開篇,借詭谲激切的語言批判現實政治。

二、核心特點

  1. 辭意詭谲
    詩中多用反常意象,如“天地易位,四時易鄉”“列星殒墜,旦暮晦盲”,通過颠倒自然秩序隱喻社會混亂。
  2. 情感激切
    荀子通過“公正無私,反見從橫”“仁人绌約,敖暴擅強”等句,直指統治者不公與道德淪喪,語言尖銳。
  3. 諷喻現實
    詩中提到“比幹見刳,孔子拘匡”,借曆史人物悲劇影射戰國亂世,表達對理想破滅的悲憤。

三、文學價值

四、延伸解讀

“佹”字本義為“奇異、背離”(通“詭”),與詩中反常規表達呼應。楊倞注稱“佹詩”為“激切之詩”,強調其政治批判性。

佹詩以詭異意象與激烈言辭表達對亂世的反思,是荀子哲學思想與文學創作結合的典型代表。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佹詩

佹(gǔi)詩,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合成詞。根據漢字的拆分規則,佹可以拆分為“人”和“危”兩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7畫,其中“人”部的筆畫數是2畫,而“危”部的筆畫數是5畫。

該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是傳統的簡體字書寫形式。在繁體字中,佹的寫法為「佹」。這種字形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使用得較多,現代漢字書寫系統已經較少使用這種字形,但在某些古籍、文化藝術中仍可見到繁體字的使用。

佹詩作為一個合成詞,它并沒有單獨存在的含義,而是通過組合形成一個獨特的詞語。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形聲字便屬于合成詞的一種。因此,詩指代文學作品、詩歌,而佹則是對此類作品的特定形容詞。

例句:

他的佹詩才華橫溢,受到了衆多讀者的喜愛。

組詞:

佹人(形容擅長寫詩的人)

佹才(形容有詩才的人)

佹作(指寫的詩歌作品)

近義詞:

詩人、詩仙、才子、文人

反義詞:

散文、散文家、平凡、平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