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陵邑。《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後帝欲為 原陵 、 顯節陵 起縣邑, 蒼 聞之,遽上疏諫曰:‘伏聞當為二陵起立郭邑。’”
(2).城邑。 前蜀 韋莊 《袁州作》詩:“煙霞盡入新詩卷,郭邑新開古畫圖。”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卷一:“﹝學士修書共成一千二百卷,﹞叙郡國則卷首有郭邑圖。”亦指城中居民。《魏書·鄭羲傳》:“明旦, 羲 齎白6*虎幡慰郭邑,衆心乃定。”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郭邑漢語 快速查詢。
“郭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uō yì,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兩種主要解釋:
城邑
指古代城市或城邑,多用于描述繁華景象或城中居民。例如前蜀詩人韋莊在《袁州作》中寫道:“煙霞盡入新詩卷,郭邑新開古畫圖”,這裡“郭邑”指代煥然一新的城市風貌。明代田藝蘅《留青日劄》中也提到“叙郡國則卷首有郭邑圖”,強調其作為城邑的行政屬性。
陵邑
指古代為守護帝王陵墓而設立的行政區域。例如《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記載,漢明帝欲為陵墓“起立郭邑”,但遭大臣勸谏。這類陵邑兼具祭祀與居住功能。
“郭邑”兼具“陵邑”和“城邑”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魏書》等原始文獻,或查看等詞典釋義。
《郭邑》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代城市或者城堡。它還可以指代居住在城市的人們。
《郭邑》的字形由“邑”和“郭”組成。 1. 郭(左右結構):部首為丨("一"的變形),總計10個筆畫。 2. 邑(上下結構):部首為⻏(宀的變形),總計8個筆畫。
《郭邑》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徒》:“城郭邑潔。” 在繁體中,詞語《郭邑》的寫法與簡體字類似,部字的結構稍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中,《郭邑》的字形有所不同。例如: 1. 郭:由“又”和“土”兩部分組成,表示以手去推土塊,使其建成圍牆。 2. 邑:由“又”和“勹”兩部分組成,表示内部有人,在四方包圍之中。 這些古漢字的字形演變至今,逐漸形成了現代《郭邑》的字形。
1. 這座郭邑有壯麗的城牆和古老的建築。 2. 他們在郭邑中生活了數年,樂不思蜀。
郭城、邑民、城邑、邑縣、古邑等。
都市、城鎮、城市、城域等。
鄉村、村莊、農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