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攜的意思、國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攜的解釋

謂國家出現離析的現象。《韓非子·亡徵》:“出君在外而國更置,質太子未反而君易子,如是則國攜,國攜者,可亡也。” 陳奇猷 集釋:“攜,貳也……君在外又置君,太子未返又置太子,故國有兩主,國有兩主則臣有貳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攜”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核心含義 根據權威古籍文獻《韓非子·亡徵》的記載,“國攜”指國家出現分裂或離析的現象。當君主在外、國家另立新君,或太子未歸而另立儲君時,會導緻臣民産生二心。這種現象被視作國家滅亡的征兆之一。

  2. 字義拆解

  1. 現代誤讀辨析 有網絡詞典将其解釋為「國家團結合作」,這屬于現代語境下的誤解。從《韓非子》原文「國攜者,可亡也」的警示語氣可知,其本義應指向負面政治現象。

  2. 典型用例 《韓非子·亡徵》中描述的典型場景:

補充說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用于研究先秦政治思想或古籍訓诂領域。如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韓非子》原典及權威注釋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攜的意思

《國攜》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表示國與國之間互通有無、相互協作的意思。它強調了國家之間聯合、合作的重要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國攜》的部首分别是“囗”和“扌”,其中“囗”表示圍牆,意味着邊界、國家的意象;“扌”表示手,代表着手持、帶領。所以,它的構成要素可以解釋為國家共同的邊界和手拉手、同心協力。

根據系統筆畫數統計,《國攜》共有14畫。

來源和繁體

《國攜》在現代漢語中并沒有一個确切的來源,但它由兩個常用的漢字組合而成,可以推測其含義為國家團結合作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國攜》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顯著的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由于《國攜》一詞相對較新,所以在古代漢字中并沒有明确的寫法或存在。但繁體字的演化可能會顯示不同的字形。

例句

1. 世界各國需要通過國攜來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

2. 我們要加強國攜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3. 隻有通過國攜,我們才能實現和平與繁榮。

4. 國攜是推動國際合作的重要基礎。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常見的與《國攜》相關的組詞有:國際合作、國與國、國家聯盟、國際團結。

近義詞可以是:國際協同、國際合作、國際交流。

反義詞可以是:國家孤立、國家對立、國内紛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