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罪過。《文選·潘嶽<西征賦>》:“苟蔽微以繆章,患過辟之未遠。” 李善 注:“《爾雅》曰,辟,罪。未遠,不離其身也。”
“過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ò pì,其核心含義為罪過。以下從不同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過”指過失、錯誤,“辟”在古漢語中通“避”,但在此處取《爾雅》的釋義,即“罪”的意思。因此,“過辟”可理解為因過錯而産生的罪行或罪責。
權威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文選·潘嶽〈西征賦〉》:“苟蔽微以繆章,患過辟之未遠。” 李善注引《爾雅》:“辟,罪也。未遠,不離其身也。”。
古典文獻中的使用
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如潘嶽的賦中,強調因疏忽或錯誤導緻的罪行未被及時規避,最終引緻禍患。
現代語境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彙,常見于古籍或學術研究中。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文選》及相關注釋文獻。
過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超越舊勢力,開拓新局面或者新的領域。
過辟的部首是辶(辵),拆分後的筆畫是7畫。
過辟的來源較為複雜,辟本義為開拓、打開的意思,相當于開。“過”則表示超越、超越某種舊勢力或狀态。所以,過辟合在一起的意思是超越舊勢力,開創新的局面。
過辟的繁體字為「過闢」。
過辟的古時候寫法較為複雜,和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過辟的古字形為「過闢」。
1. 他們力圖過辟傳統的市場,開辟新的商機。
2. 在這個時代,我們要不斷與時俱進,勇于過辟。
過程、辟謠、過人、辟邪。
開創、創新、開辟、開啟。
保守、守舊、固守、守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