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過失與憂患。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自 子遊 、 子夏 、 荀況 、 孟軻 、 枚乘 、 賈誼 、 蘇武 、 張衡 、 左思 之儔,有盛名而免過患者,時復聞之,但其損敗居多耳。”《百喻經·磨大石喻》:“憍慢貢高,增長過患。”《壇經·付囑品》:“若著相於外而作法求真,或廣立道場説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見性。”
(2).禍患;不良的後果。 唐 張懷瓘 《評書藥石論》:“至若曲情顧旨,必無過患,臣深知之。”
“過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過失與憂患
指過去的錯誤(過失)和經曆的困難(憂患),常用于總結曆史教訓或反思個人行為。例如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提到文人“有盛名而免過患者”的案例,強調名士也需避免過失。
禍患或不良後果
強調因錯誤行為或外部因素引發的負面結果。如唐代張懷瓘在書法評論中提及“曲情顧旨,必無過患”,說明刻意迎合可能帶來隱患。
“過患”兼具曆史反思與後果警示的雙重功能,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需更多例句或深入解析,可參考《漢語辭海》或《顔氏家訓》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