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ot and wrangle;manoeuver for position against rivals] 原指宮室構築得交錯而緻密,今亦指人之間算計與争鬥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缦畫,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唐· 杜牧《阿房宮賦》
統治集團内部總是矛盾重重,鈎心鬥角,争權奪利,誰都想把别人推倒,由自己獨占一切
亦作“ 鉤心鬥角 ”。1.謂建築物或圖紙的結構精巧工緻。心,宮室的中心;角,檐角。 唐 杜牧 《阿房宮賦》:“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鬭角。” 清 馮桂芬 《繪地圖議》:“繪小圖視繪大圖更難……設有差忒,便不能鈎心鬭角。”
(2).謂精心構制,鬥勝争奇。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詠物詩》:“近時詩家詠物,鈎心鬭角,有突過前人者。”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紅樓夢戲詠》:“皆鉤心鬥角,脫手彈丸。” 阿英 《燈市》:“由于燈市的極盡奢侈,在燈的制作方面,也必然鈎心鬥角。”
(3).比喻各用心機,互相傾軋。 魯迅 《兩地書·緻許廣平十五》:“但他人誰會想到他為了争一點無聊名聲,竟肯如此鈎心鬥角,無所不至呢。” 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輯·<子夜>和國貨年》:“他們又要鈎心鬥角的對付工人,想要‘一網打盡那些壞家夥’。”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好在自己造想的權詐、詭秘的空氣中鈎心鬥角。”
“鈎心鬥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該成語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阿房宮賦》:“各抱地勢,鈎心鬥角。”
此句原指阿房宮建築結構的精巧:宮室中心(“心”)與檐角(“角”)交錯相連,既有向中心聚攏的“鈎心”設計,又有檐角對峙如争鬥的“鬥角”布局。
與“鈎心鬥角”相對的正面行為包括:
該成語常被誤寫為“勾心鬥角”,但規範寫法應為“鈎心鬥角”。其貶義色彩較強,多用于描述複雜的人際争鬥場景。
鈎心鬥角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們為争權奪利而進行夾擊、争鬥和算計,含有陰險狡詐的意味。
拆分部首和筆畫:
鈎(金字旁 + 九畫)
心(心字旁 + 四畫)
鬥(鬥字旁 + 全部八畫)
角(角字旁 + 四畫)
來源:
鈎心鬥角最早出現在《論語·為政篇》中,孔子談到仁政的重要性時,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君子不會左右搖擺、心思險惡。
繁體:
鉤心鬥角
古時候漢字寫法:
鉤:丣 + 丨 + 弓 + 一
鬥:爪 + 日
角:千 + 口
例句:
在這個辦公室裡,同事們為了升職而鈎心鬥角,争得不可開交。
組詞:
鈎心鬥角是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無法再進行組詞。
近義詞:
明争暗鬥、爾虞我詐
反義詞:
和睦相處、團結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