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狗皮膏藥 ”。
“狗皮膏”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既有中醫藥領域的專業定義,也有衍生出的比喻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藥物成分與功效
狗皮膏由生川烏、生草烏、羌活、獨活、乳香、沒藥等近30味中藥組成,主要功效為祛風散寒、活血止痛。適用于風寒濕邪、氣血瘀滞引起的四肢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損傷、脘腹冷痛、痛經等症狀。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具有抗炎、鎮痛作用。
制作與使用
傳統制法将中藥炸枯後煉油,加入紅丹收膏,最後攤塗于狗皮或布上。使用時需加熱軟化,貼于患處或穴位。現代規範生産需具備醫療“械”字號資質。
曆史與現狀
狗皮膏曆史悠久,目前同仁堂、修正藥業等仍生産“精制狗皮膏”,主要用于骨關節疾病及寒濕疼痛。
舊時江湖郎中常以假造狗皮膏藥行騙斂財,因此衍生出“騙人貨色”的比喻義,含貶義。例如:
狗皮膏既是中醫經典外治方劑,也因曆史背景成為文化隱喻。實際用藥需遵醫囑,避免購買非正規渠道的“三無産品”。
《狗皮膏》是一個常見的俚語,在中文中的意思是說某人說話虛假或誇張,有時也表示某人講的話不可信賴。這個俚語的拆分部首為犭(犬)和皮(皮);總共有11個筆畫。
關于《狗皮膏》這個俚語的來源沒有确鑿的資料。但猜測可能是因為狗的皮膚看起來很容易剝離,所以被用來比喻言辭虛假,不真實。
在繁體中文中,這個俚語的寫法與簡體中文相同,即“狗皮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狗、皮、膏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狗的古漢字寫法為“犬”,皮的古漢字寫法為“皮”,膏的古漢字寫法為“膏”。這些字在演變過程中,形狀有所調整,但其基本意義并未改變。
1. 他說的話就像是一副狗皮膏,完全靠不住。
2. 别聽他的,他說的全是狗皮膏。
組詞:狗屎運、狗血劇、狗咬呂洞賓。
近義詞:虛僞的話、誇大其詞。
反義詞:真實的說話、誠實的陳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