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聽命于人者。《魏書·孝靜帝紀》:“帝不悅,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活!’ 文襄 怒曰:‘朕!朕!狗腳朕!’ 文襄 使 季舒 毆帝三拳,奮衣而出。”
(2).指充任傀儡君主。 宋 洪邁 《容齋續筆·銅雀灌硯》:“銘 興和 者曰:‘ 魏元 之東,狗腳於 鄴 。’” 魏元 ,指 三國 魏元帝 曹奂 。
“狗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典故和地域文化來理解:
一、成語含義(背信棄義之人) 指背信棄義、不守信用的人,源自狗行走時留下的腳印比喻不可靠的行為。常見于描述背叛朋友或違背承諾者,如“狗腳朕”典故中,權臣高澄辱罵東魏孝靜帝為傀儡,暗含輕蔑。
二、曆史典故(傀儡君主) 《魏書·孝靜帝紀》記載,權臣高澄曾以“狗腳朕”辱罵皇帝,此處“狗腳”引申為受制于人的傀儡君主。宋代洪邁《容齋續筆》也沿用此意,指三國魏元帝曹奂等失去實權的帝王。
三、地域特産(湖北團風美食) 湖北黃岡團風縣的傳統糕點,因蘇轼見其形似狗爪而得名。以面粉、紅糖、麻油等原料烘烤而成,色澤金黃、香甜酥脆,屬當地特色食品。
注:前兩種為文學性比喻,第三種為實物名稱,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狗腳》是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卑鄙、陰險、狡詐等負面特征。通常用來形容那些虛僞、背叛、不可信任的人。
《狗腳》的部首是犬字頭部,由“犬”和“手”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犬”表示“狗”,“手”表示“人的手”。
《狗腳》的總筆畫數為11畫。
《狗腳》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民間故事。在古代文學中,狗常被視為貶義的象征,而狗腳則被用來形容背叛和不可靠的人。
在繁體字中,“狗腳”這個詞的寫法為「狗腳」。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狗腳》在古代的寫法為「狗足」。這種寫法也強調了狗作為不可信任的象征,足表示“腳”。
1. 他一直表現得很友好,但實際上是個狗腳。
2. 小明原以為他的朋友是可以信任的,但沒想到他竟然是個狗腳。
3. 那個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通過狗腳手段來達到目的。
組詞:狗咬人、狗急跳牆、狗吠不驚
近義詞:卑鄙、陰險、狡猾
反義詞:忠誠、可靠、誠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