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結串通。 清 林則徐 《密拿漢奸劄稿》:“緣外夷鴉片之得以私售,皆由内地奸民多方勾串,以緻蔓延日廣,流毒日深。” 鄭觀應 《盛世危言·販奴》:“今中外輯睦有年,無分畛域,而竟任彼勾串奸商,為此違例害人之舉,出入各國,漫不稽查,其玩視 中國 也甚矣。”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二章:“不久, 大雷 暗地跟 日 籍浪人勾串着走私軍6*火鴉片,果然撈到幾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勾串漢語 快速查詢。
“勾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暗中勾結、串通的行為,通常帶有貶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曆史文獻:
清代林則徐在《密拿漢奸劄稿》中提到鴉片走私問題,稱“内地奸民多方勾串”,說明該詞常用于描述違法勾結行為()。
鄭觀應在《盛世危言·販奴》中也用此詞揭露非法貿易中的勾結現象()。
現代案例:
如台灣高雄地檢署調查的“廢五金出口申報不實案”,嫌疑人被指控“勾串海關關員”();另有美台軍購案中的“暗盤勾串”争議()。
該詞常見于書面語和正式報道,口語中更傾向使用“勾結”或“串通”。需注意其貶義色彩,避免在褒義或中性語境中使用。
勾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利用背景、人際關系等非法手段串通,從而達到不正當目的的行為。
勾串的部首是勾(gou),它屬于“勾”字部首。
勾串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勾串一詞最早出現于明代,最初是用于揭露文人士大夫間排斥異己、窩裡橫的行為。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形容通過串通勾結,運用不正當手法謀取私利。
勾串的繁體字為鈎串。
根據古代《說文解字》的記載,勾字的古代寫法是象征魚鈎的形狀,表示勾拽、釣魚等意思。而串字則是由人物形象與手的動作組成。勾串的古代漢字寫法是由勾和串兩個字形拼接而成。
他們勾串起來,通過收受賄賂,牟取不正當的利益。
組詞:勾結、串通、勾兌、串供、串案。
近義詞:串通、勾結、勾勾搭搭。
反義詞:公正、正直、清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