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彈奏。 元 褐佑民 《繡婦行》:“幾回停線望長昝,年深勾撥入教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花布囊琴……遂脫囊授 溫 ,視之,紋理佳妙,略一勾撥,清越異常。”
(2).挑逗,調戲。 清 采衡子 《蟲鳴漫錄》卷二:“怒責其勾撥婦女,欲送官。僧哀之再三,方罰其經資而釋之。”
“勾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ōu bō,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用手指或工具撥動琴弦等樂器的動作,常見于古典文學中對音樂演奏的描述。
例句:
引申為言語或行為上的撩撥、戲弄,多含貶義。
例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出處或曆史用法,可參考《聊齋志異》《蟲鳴漫錄》等文獻。
《勾撥》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或言論激起他人的情緒或引起他人的思考。
《勾撥》的部首是手,拆分為“十”和“力”兩部分。它共有8個筆畫。
《勾撥》的意思來源于人們用手指或者物品來刺激他人,引起他們的注意、觸動他們的思緒。因此,該詞彙中的“勾”和“撥”形象地表達了這種意思。
《勾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勾撥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1. 他故意說出那番話,想要勾撥我内心的痛楚。
2. 公正的言論能夠勾撥人們的思考,引起對問題的關注。
勾結、勾畫、撥動、撥雲見日
煽動、挑撥、激發、唆使
安撫、平複、安靜、沉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