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坐姿的一種。謂坐時微俯視尊者之膝以示恭敬。共,通“ 恭 ”。 漢 賈誼 《新書·容經》:“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視不出尋常之内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共坐”是古代禮儀中的一種坐姿,具體指在尊者面前坐時微俯視對方的膝蓋以示恭敬。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共坐”源于漢代賈誼的《新書·容經》,描述為“微俯視尊者之膝”,即身體略微前傾,視線稍向下注視尊者的膝蓋位置,以此表達敬意。
通假字解析
此處的“共”通“恭”,強調恭敬的态度,因此“共坐”實為“恭坐”,屬于古代禮儀中對尊者的特定姿态要求。
與其他坐姿的對比
根據文獻記載,古代坐姿分為多種:
文化背景
這種坐姿反映了古代等級制度下的禮儀規範,尤其在漢代士大夫階層中,不同場合需采用相應姿态以體現尊卑關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禮儀體系,可參考《新書·容經》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共坐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共”和“坐”。
“共”的拆分部首是“八”,寫法上是上下相對,形成一個方盒,表示衆人互相之間的關系。而“坐”的拆分部首是“土”,表示人們坐在地上。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意為一起或共同坐在一起。
在繁體字中,共坐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共坐在古代以象形為主,字形上更加具體,例如上部分的“八”代表的是八人聚集在一起,下部分的“土”代表的是人們坐在地上。
以下是幾個關于共坐的例句:
1. 朋友們相約周末共坐,互相交流心得。
2. 在公園裡,夫妻倆共坐在一塊草地上欣賞美麗的落日景色。
3. 學生們共坐在教室裡,認真聽老師上課。
一些以“共坐”為主題的組詞有:
1. 共坐室:提供給多人共同坐下工作、學習或休息的場所。
2. 共坐區:供衆人共同聚集坐下的區域。
3. 共坐活動:指多人一起坐下來進行的活動,如會議、座談等。
與共坐意思相近的詞有:
1. 同座:指與某人一起坐下。
2. 并坐:意為衆人一起坐在一起。
3. 同桌:指與某人共同坐在同一張桌子前。
反義詞可以是“分坐”,表示各自分開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