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incess] 帝王、諸侯之女的稱號(周稱王姬,戰國始稱公主)
公叔為相,尚(娶)魏公主。——《史記·吳起列傳》
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黃宗羲《原君》
(1).帝王、諸侯之女的稱號。《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田文 既死, 公叔 為相,尚 魏公主 ,而害 吳起 。”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天地生植·公主》:“《春秋公羊傳》曰:天子嫁女於諸侯,至尊不自主婚,必使同姓者主之,謂之公主。蓋 周 事也。《史記》曰: 公叔 相 魏 ,尚 魏 公主 , 文侯 時也,蓋僭天子之女也。《春秋指掌碎玉》曰:天子嫁女, 秦 漢 以來,使三公主之,故呼公主也。” 五代 馮鑒 《續事始》卷十:“ 漢 制天子女為公主,姊妹曰長公主,帝姑為大長公主。”《明史·公主傳》:“ 明 制:皇姑曰大長公主,皇姊妹曰長公主,皇女曰公主。”
(2).對某些婦女的尊稱。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四:“ 漢 禮,皇後採桑,祀蠶神,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公主者,女之尊稱也。”
“公主”是中國古代對君主、諸侯之女的尊稱,其含義和演變可綜合多來源信息梳理如下:
公主最初專指帝王或諸侯的女兒。周朝時周天子的女兒稱為“王姬”,戰國時期改稱“公主”,這一稱謂沿用至後世。
“公主”一詞源于周代婚嫁制度。周天子嫁女時,由同姓諸侯(爵位為“公”)代為主婚,因此得名“公主”(“公”主婚之意)。例如《史記》記載“尚魏公主”,即指迎娶魏國諸侯之女。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制度、曆史文獻及文化解讀,如需更深入考據,可參考《史記》《公羊傳》等史料來源。
公主是一個普遍使用的詞彙,常用于指代國家的王子或王後的女兒。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公”,右邊的部首是“女”。
“公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繁體字中,公主用“公主”兩個繁體字來表示。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公”和“女”的結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部首為“八”,總筆畫數為4。
女:部首為“女”,總筆畫數為3。
例句:
1. 她是王國的公主,長得美麗又聰明。
2. 公主裙下擺的細褶十分華麗。
組詞:
1. 公主宮 - 指的是公主居住的宮殿。
2. 公主抱 - 形容一個人被疼愛、寵愛。
3. 公主病 - 指一個人因為嬌生慣養而顯得任性、脆弱。
近義詞:
1. 女王 - 一個國家的女性君主。
2. 王女 - 國王的女兒。
反義詞:
1. 王子 - 一個國家的王位繼承者,男性。
2. 公子 - 一個地位顯赫的男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