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spectful and earnest]∶恭敬認真
衆人恭正地行注目禮
(2) [neat]∶工整;整齊(字迹恭正)
(1).敬慎清正。《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恭正以靜,可以報上。”
(2).工整;端正。 茅盾 《手的故事》:“可是一手字倒很恭正。” 曲波 《林海雪原》二五:“ 李勇奇 停止了嘻笑,恭正地站在 劍波 面前。”
“恭正”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恭敬認真
指态度或行為莊重、謹慎,帶有敬意。例如在正式場合行禮或對待重要事務時,常以“恭正”形容這種嚴肅認真的狀态。
工整;整齊
多用于描述書寫、排版等形式的端正規範,如“字迹恭正”。
“恭正”在不同語境中可側重不同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或現代作品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上述來源的完整内容。
恭正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作動詞,表示恭敬、懇切地表正真實意。它強調言行正直、謙虛有禮,常用于表達對他人認真誠懇的态度。
恭正的部首是廣,總筆畫數為12。
恭正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晚近,構詞法上屬于形聲字。它由形旁“廣”,表示擴大;聲旁“共”,具有共同、平等的含義。恭正最早出現在明代《辭章·忠貞篇》中的文字,當時主要用于表達尊敬他人所表示的真情實意。
恭正的繁體字為「恭正」,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恭正使用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對于這個字的寫法變遷史,目前的資料有限,沒有詳細的研究記錄。
1. 他向老師發出了恭正的道歉信,表達了他的愧疚和誠懇。
2. 在會議上,他恭正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并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恭敬、正直、真誠、誠懇
敬重、恭敬、懇切
不真誠、傲慢、不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