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unction;use]∶效用
糖皮質激素的功用很多
(2) [act]∶佛家語。指身、口之動作
(1).指順應四時而繁殖的可供財用的自然資源。
(2).功效,效用。《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儉約而僈差等。” 宋 曾鞏 《屯田策》:“得田可治者二十二萬頃,欲修耕屯之業,度其功用矣。”
(3).指功能,作用。 巴金 《滅亡》第二章:“在靜寂的夜裡,耳朵倒有類似眼睛的功用,樓下的一切,他好像看得異常清楚。”
(4).謂人工造作。《華嚴經》卷三七:“世間所有經書技術,如五地中説,皆自然而行,不假功用。”
(5).指修養,造詣。 唐 白居易 《詠懷》:“自從委順任浮沉,漸覺年來功用深。” 宋 蘇轼 《重賦數珠篇督南禅和詩》:“持珠尚默坐,豈是功用淺。”
“功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解析:
基本定義
“功用”指事物實際發揮的效用、作用或價值。例如:“這種藥的功用是清熱解毒”“新政策的功用在于促進經濟發展”。它強調事物在實踐中的具體效果或目的性。
字義拆解
與近義詞的對比
語境拓展
使用提示
需注意搭配對象。例如:
若需進一步探讨特定領域(如經濟學中的“邊際功用”理論),可提供具體語境以便補充解釋。
小标題:詞義和拆分部首筆畫
“功用”是一個常用的漢語詞彙,意思是指物體或事物的作用、用途。它由“力”和“工”兩個部首組成,共有七個筆畫。
小标題:來源和繁體
“功用”一詞的最早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楚辭《九歌·湘夫人》:“湘夫人于藻弋,八月自浣绮。”其中,“浣绮”指的就是湘夫人所用的織物的功能和作用。在繁體字中,用“功用”保留了原始字義的同時,還加入了“力”的字形。
小标題: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在《康熙字典》中,“功用”一詞的古漢字寫法為“工用”,字形相對簡化,隻有六個筆畫。
小标題:例句
1. 這台機器在工業生産中的功用不可或缺。
2. 這本工具書是學生學習的良好功用。
小标題:相關詞語
組詞:功效、功利、功績、用功
近義詞:作用、用處、效用
反義詞:無用、無效、失效
“功用”一詞指物體或事物的作用、用途,由“力”和“工”兩個部首組成,共有七個筆畫。它來源于古代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浣绮”,繁體字中保留了原始字義并加入了“力”的字形。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古漢字寫法為“工用”,字形相對簡化,隻有六個筆畫。例句包括“這台機器在工業生産中的功用不可或缺”和“這本工具書是學生學習的良好功用”。相關詞語有“功效”、“功利”、“功績”、“用功”,近義詞有“作用”、“用處”、“效用”,反義詞有“無用”、“無效”、“失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