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c;communal;for public use] 社會全體成員都可以得到或分享;共同使用
人類公用的語言
公用供水
公用操場
公用電話
(1).猶國用。 漢 桓寬 《鹽鐵論·刺複》:“公用彌多而為者徇私,上下無求,百姓不堪,抏弊而從法。” 漢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下》:“陛下以天下公用給其私門,舉國威器供其家備。”
(2).公共所用;共同使用。《三國演義》第七十回:“ 孔明 令 魏延 解酒赴軍前,車上各插黃旗,大書‘軍前公用美酒’。” 巴金 《探索集·世界語》:“世界語一定會成為全體人類公用的語言。”
“公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指社會全體成員或特定群體共同使用的屬性和功能,通常與“私人使用”相對。例如:公用電話、公用設施、公用資源等。
古代文獻中,“公用”還指國家財政支出,如《漢紀》記載“以天下公用給其私門”,反映公共資源的管理概念()。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解釋及曆史用法,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相關來源。
公用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指的是某些事物或資源供公衆共同使用,而不是個人專有的。
公用的拆分部首是八,并且它的總筆畫數為11。
公用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形容君王對人民的公共利益的關心和關愛。在古代,公共資源或設施對人民的使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公用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詞彙。
公用的繁體字為「公用」。
在古代,公用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公傭」或「攻用」。
1. 這個公園是公用的,任何人都可以隨意進入。
2. 圖書館的資源是公用的,大家可以來借閱。
3. 請不要将個人物品放在公用辦公桌上。
公用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比如公用事業、公用設施、公用電話等。
與公用近義的詞彙有共享、公共、共用等。
相對的,與公用反義的詞彙有私用、專用、個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