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揖指揮的意思、拱揖指揮的詳細解釋
拱揖指揮的解釋
同“ 拱挹指麾 ”。《荀子·富國》:“拱揖指揮,而強曓之國莫不趨使。”揮,一本作“ 麾 ”。
詞語分解
- 拱揖的解釋 亦作“ 拱挹 ”。.拱手作揖以示敬意。《周禮·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法儀” 漢 鄭玄 注:“趨行拱揖之容。”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後令》:“緻天之屆,拱揖羣後。” 唐 張
- 指揮的解釋 ∶發令調度指揮圍攻 ∶指導樂曲或樂隊的演奏 ∶發令調度的人樂隊指揮詳細解釋亦作“ 指麾 ”。亦作“ 指撝 ”。.以手或手持物揮動示意。《鹖冠子·博選》:“憑幾據杖,指麾而使,則厮役者至。”《易·謙》
網絡擴展解釋
“拱揖指揮”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ǒng yī zhǐ huī,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從容鎮定、指揮若定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1.詞義解析
- 字面構成:
“拱揖”指拱手行禮,體現謙遜或從容的姿态;“指揮”即發令調度,掌控全局。
- 整體含義:
指僅需通過拱手行禮般的輕松姿态即可指揮大局,比喻領導者鎮定自若、運籌帷幄的能力。
2.出處與典故
- 出自《荀子·富國》:“上下一心,三軍同力;名聲足以暴炙之,威強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揮,而強暴之國莫不趨使。”
原文通過軍事場景,強調國家上下齊心時,僅憑從容調度即可使強敵臣服。
3.用法與語境
- 適用對象:
多用于描述領導者在複雜局勢中展現出的從容掌控力,如軍事指揮、政治決策或企業管理等場景。
- 感情色彩:
含褒義,強調能力與氣度的結合。
4.近義詞與擴展
- 同義表達:
如“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等。
- 反義對比:
與“手忙腳亂”“措手不及”形成反差,突出鎮定與慌亂之别。
5.現代啟示
- 該成語在現代可引申為高效領導力的象征,強調通過内在威信與策略而非強制手段實現管理目标。
這一成語融合了禮儀姿态與權威調度,生動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對領導者“以柔克剛”智慧的推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拱揖指揮
《拱揖指揮》是一個由三個漢字構成的詞語,其中包含了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相關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詞的第一個漢字是“拱”,它的拆分部首是手,總計有8個筆畫;第二個漢字是“揖”,它的拆分部首是手,總計有12個筆畫;第三個漢字是“指”,它的拆分部首是手,總計有9個筆畫。
來源
《拱揖指揮》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指的是在古代官方場合中,人們行禮時的一種動作和指揮的方式。
繁體
《拱揖指揮》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以相同的三個漢字組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拱揖指揮》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在古代的官方場合中,面對長者和上級,我們需要以拱揖指揮的方式行禮。
2. 這個新員工學習和掌握拱揖指揮的技巧非常快。
組詞
拱山揖水、拱手相讓、揖拜尊長、指導工作、指明方向、揖盜拜賊等。
近義詞
拱手、揖讓、指示等。
反義詞
對抗、拒絕、不指示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