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筵的意思、公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筵的解釋

見“ 公讌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筵是漢語古語詞,指由官方或集體舉辦的宴席活動,區别于私人性質的宴飲。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指古代官方機構、朝廷或官府主辦的正式宴會,常用于接待賓客、舉行慶典或履行公務禮儀。

來源:《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收錄該詞,釋義為“公宴”。

示例:唐代白居易《和微之詩》中“公筵饒越味”即指官府宴席的盛馔。

二、字義分解

  1. 公:
    • 本義為“公正無私”,引申指“國家、集體或官方事務”。
    • 在“公筵”中特指宴會的主辦方屬性(官方/集體)。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釋“公”為“平分也”,後衍申為公事。

  2. 筵:
    • 原指竹制的墊席,後代指鋪席設宴的行為及宴席本身。
    •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中“筵”即指宴飲場合。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釋“筵”為“酒席”。

三、文化内涵

公筵承載古代禮制功能,強調儀式性與社會層級:

四、古籍例證

《周禮·天官·膳夫》載:“以樂侑食……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 雖未直用“公筵”,但所述周天子宴制實為早期公筵雛形。

來源:《周禮注疏》(漢·鄭玄注)記載宮廷宴飲規制。

五、相關概念辨析


參考文獻原文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官網詞條)
  2.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官網)
  4. 李斌《唐代宴飲活動研究》(知網論文 DOI:10.3969/j.issn.0583-0214.2018.04.010)
  5.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6. 趙榮光《中國古代筵席制度研究》(國家圖書館館藏 ISBN 978-7-5019-6324-2)

網絡擴展解釋

“公筵”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主要用于描述特定類型的宴會場合。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公筵(gōng yán)原指古代由公卿高官或官方機構舉辦的宴會,屬于規格較高的社交活動。其異體寫法包括“公讌”“公燕”,均指向同一含義。

  2. 文化背景與曆史演變

    • 起源:該詞源于中國古代宴會文化,“公”代表貴族或官員,“筵”指宴席。最初是貴族彰顯地位、維系人際網絡的重要方式,常見于慶功、節慶或外交場合。
    • 社會功能:這類宴會不僅是飲食活動,更是政治、經濟實力的展示平台,例如《雪》中提到的“公宴馮局長”即屬此類。
  3. 使用場景與延伸意義

    • 傳統場合:多用于婚禮、壽宴、官方慶典等盛大活動。
    • 文學意象:在詩詞中常象征繁華易逝(如“盛筵易散”)或社交關系的複雜性。
    • 現代引申:部分語境可代指大規模公衆宴請,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4. 相關成語與擴展
    與“公筵”相關的成語包括“盛筵難再”“張筵設戲”等,均體現宴會文化在古代社會中的多重象征意義。

公筵本質上反映了古代中國等級制度與社交禮儀的結合,其核心特征在于主辦者的官方身份與宴會的正式性。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暴迅徧服彪蒙常情抄敚處處醇正倒壽腚後跟丁塞東蠻肥澤高麓公本官銀含污鹖雞冠後悔無及攪腦汁交朋友诘戎錦注蠲腸鞙鞙決明看書辣浪冷不丁廉順六言詩麻黂迷惘末遊匿名書庖娲栖居瓊樓金阙求三拜四散草森幻生澀澀侍官石炮使氣白賴實字庶産蜀侯說死數數竦駭胎教條規鐵絲網讬依烏骢相共賢尊小父謝弟諧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