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孝的意思、恭孝的詳細解釋
恭孝的解釋
恭敬孝順。《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皇帝 芳 ……恭孝日虧,悖慠滋甚,不可以承天緒,奉宗廟。”《北齊書·上黨王渙傳》:“ 亮 字 彥道 ,性恭孝,美風儀,好文學。”
詞語分解
- 恭的解釋 恭 ō 肅敬,謙遜有禮貌:恭敬。恭謹。恭候。恭維。恭賀。打恭(拱揖)。洗耳恭聽。 筆畫數:; 部首:小; 筆順編號:
- 孝的解釋 孝 à 對父母盡心奉養并順從:孝敬。孝廉(a.中國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潔的人;b.中國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孝道。孝子賢孫。 居喪的事:守孝。吊孝。 喪服:戴孝。孝衣。
專業解析
"恭孝"是一個由"恭"與"孝"兩個單字組成的複合詞,主要源自儒家倫理思想,用以描述一種内外兼修、敬順兼備的品德。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 字義分解與核心内涵
- 恭 (gōng):
- 本義: 肅敬,謙遜有禮。《說文解字》釋為"肅也",指内心莊重、外表敬慎的态度。
- 引申義: 指行為上對尊長、賓客或神明表現出尊敬、謙恭、有禮貌。強調外在儀态的莊重與内心的誠意。
- 孝 (xiào):
- 本義: 善事父母。《說文解字》釋為"善事父母者"。這是儒家倫理的核心觀念之一。
- 引申義: 指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奉養、尊敬、順從和無違。強調血緣親情中的責任、敬愛與回報。
- 恭孝 (gōng xiào):
- 合成義: "恭"與"孝"結合,特指在踐行孝道時,不僅履行物質供養和基本服從的責任,更強調在态度和行為上始終保持高度的恭敬、虔誠和禮數周全。它要求子女在侍奉父母時,内心充滿敬意,外在表現莊重有禮,将"孝"的情感與"恭"的禮儀完美結合。
二、 文化背景與典籍印證
"恭孝"是儒家所推崇的理想品德,尤其在處理家庭倫理關系中被高度重視。
- 儒家經典強調: 儒家認為,僅僅做到贍養父母("養")是不夠的,還必須"敬"。《論語·為政》中,子遊問孝,孔子回答:"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 這裡強調的"敬",就包含了"恭"的内涵。真正的孝必然包含着發自内心的恭敬态度。
- "孝"與"恭"的内在聯繫: "孝"側重于血緣責任和情感紐帶,"恭"側重于普遍性的敬重态度與禮儀規範。在侍奉父母時,"恭"是"孝"得以恰當、完美表達的必要形式和保障。沒有恭敬之心的孝,會被視為膚淺或敷衍;而恭敬的态度,則使孝心得以真誠、得體地展現。《禮記》等典籍中關于孝行的描述,往往包含着大量關于言語、神态、行為需恭敬的規範。
三、 現代理解與應用
在現代語境中,"恭孝"一詞依然保留其核心含義:
- 它指代子女對父母長輩發自内心的尊敬、愛戴,并在言行舉止上表現出謙恭、有禮、體貼的态度。
- 它超越了單純的物質贍養義務,更強調精神層面的尊重、關懷和情感交流。
- 是評價個人品德、家庭倫理關系是否和諧的重要标準之一。
權威參考來源說明:
由于您要求提供真實有效的引用鍊接以提升權威性(),經查詢,以下權威詞典或學術資源通常包含對"恭"、"孝"及倫理概念的詳細解釋:
-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 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是收錄漢語詞彙最豐富的詞典之一,對單字"恭"、"孝"及複合詞有詳細釋義和例證。您可通過官方或授權平台訪問(例如:大型圖書館數據庫、專業詞典網站)。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作為規範現代漢語詞彙的權威工具書,其對"恭"、"孝"有清晰定義。
-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出版,側重探求詞語的起源和古義,對"恭"、"孝"的源流及在古代典籍中的用法有深入闡釋。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提供大量中國古代哲學典籍(如《論語》、《孟子》、《禮記》、《孝經》)的原文及部分英譯、研究資料,是理解"恭孝"文化背景的原始文獻來源。
請注意: 直接提供指向這些資源内部具體詞條或頁面的穩定、可公開訪問的永久鍊接較為困難(常需訂閱或位于數據庫内)。建議您通過上述來源名稱,在官方平台、大型圖書館數字資源或可靠學術網站進行檢索以獲取最權威的釋義和背景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恭孝”是漢語中的傳統詞彙,由“恭”和“孝”組成,核心含義為恭敬孝順,強調對長輩的尊重與奉養。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 恭:指态度上的謙遜、恭敬,表現為言行舉止的尊重;
- 孝:指對父母及長輩的贍養、順從與關愛,是儒家倫理的核心之一。
- 組合義:兩者結合,既包含外在的尊敬态度,也包含内在的孝親行為。
文化内涵
- 傳統價值觀
恭孝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美德,尤其在儒家思想中,被視為維系家庭倫理和社會秩序的基礎。
- 實踐表現
如《三國志》記載,皇帝若“恭孝日虧”則被認為不配繼承大統,側面反映古代對孝行的重視;《北齊書》也以“性恭孝”形容人物品德,強調内外兼修。
現代意義
當代語境中,“恭孝”仍被提倡,但内涵更側重精神關懷與平等尊重,而非盲目順從。例如,通過陪伴、理解父母需求等方式踐行孝道。
若需進一步了解典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三國志》《北齊書》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闇短白旄黃钺潮乎乎茶油沖勁兒酬功給效畜豪竄逃疊矩重規鼎沸丁肇中鬥攢短簡惡語傷人六月寒高興高業槁坐貫革姑師旱亢回天挽日互扇檢願焦心熱中季代芥視謹辭景表竟使遇哨金穗鈞金束矢诳取樂然寮庶麗神謎語目熟倩語喬妝打扮七術曲局羣蟻趨羶人自為戰軟飯杉子神注順悅鼠市夙秉貪夫狥利桃花扇貼調吞聲飲泣晩夜穩身瞎摸合眼先德香蟬纖弓先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