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殿裡的圍幕。亦借指王宮。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陸逞神道碑》:“宮帷定策,殿柱書名。”《宋史·樂志十四》:“宮帷既敞,協氣感通。皇儀親展,壽祉無窮。” 明 劉毅庵 《阿蓋妃》詩:“嘹嘹孤雁繞宮帷, 梁國 奇傳 阿蓋 妃。”
“宮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ōng wéi,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宮帷”指宮殿裡的圍幕,是古代宮廷中用于分隔空間的帷幕。後引申為王宮或宮廷的代稱,常與皇室活動、權力中心相關聯。
需注意與“宮襜”(gōng chān,借指嫔妃)區分,二者雖同涉宮廷,但“宮帷”更側重空間或權力象征,而非人物指代。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如描述古代宮廷權謀時引用“宮帷定策”等典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史》等原始資料。
宮帷(gōng wéi)指的是宮殿内屏風或屏障,用于隔斷空間或遮擋視線。它常用于古代宮廷中,是宮殿内部重要的裝飾物之一。
宮(gōng)的部首是宀,宀字頭表示“屋頂”;帷(wéi)的部首是巾,巾字頭表示“頭巾”。
宮的筆畫數為5畫(宀的2畫和工的3畫),帷的筆畫數為12畫(巾的3畫和幹的9畫)。
宮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宮帷最早出現在古代宮廷中,作為隔斷和裝飾物使用。
宮帷的繁體字為「宮幃」。
在古時候,宮帷的漢字寫法為「宮幃」。
1. 室内的宮帷高高懸挂,曾經的宮廷氣息立刻浮現。
2. 撥開宮帷,她的美麗綻放在衆人面前。
3. 宮帷的繡花圖案精緻華麗,展示了當時的工藝水平。
1. 宮帷燈:指在宮帷上懸挂的燈具。
2. 宮帷繡:刺繡在宮帷上的圖案。
3. 宮帷窗:在宮廷内設置的窗戶簾。
1. 屏風:用于隔斷和遮擋視線的家具。
2. 帳幕:用來搭建帳篷或作為遮擋物的布料。
3. 遮幕:用來遮擋視線或保護隱私的物品。
1. 敞開:指沒有任何遮擋物,完全開放的狀态。
2. 透明:指能夠透過看到另一側的事物。
3. 明亮:指光線充足,沒有阻礙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