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帝王的後宮,後妃的住所。《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既正位宮闈,愈自謙肅。” 晉 潘嶽 《景獻皇後哀策文》:“口嗚咽以失聲,目橫迸以灑淚;邈雨絶于宮闈,長無覿于髣髴。”《舊唐書·魏少遊傳》:“ 肅宗 至 靈武 ,殿宇禦幄,皆象宮闈。” 金 元好問 《荊棘中杏花》詩:“天真不到鉛粉筆,富艷自是宮闈花。” 清 薛福成 《書<漢書·外戚傳>後九》:“ 漢 自 高祖 ,帷薄不修, 文帝 衽席無辨,而宮闈之政肅。”
(2).指後妃。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玄宗 之在東宮,為 太平公主 所忌,朝夕伺察,纖微聞於上。而宮闈左右,亦潛執兩端,以附 太平 之勢。”《舊唐書·後妃傳序》:“歷觀前古邦家喪敗之由,多基於子弟召禍;子弟之亂,必始於宮闈不正。”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文公 卒與 寇萊公 力排宮闈,協定大策;功雖不終,其盡力於國者,亦可以無愧也。” 清 李漁 《玉搔頭·媲美》:“今喜宮闈已正,藩叛又除。”
(3).官名。 隋 唐 内侍省有宮闱局令,掌管宮内的法紀、制度,出入管鑰。見《通典·職官九》、《新唐書·百官志二》。
(4).指宮廷。 宋 葉適 《宋吏部侍郎鄒公墓亭記》:“小人猶僞撰公疏,激怒宮闈。” 蔡東藩 《前漢演義》第四二回:“甥舅成婚,雖似名分有乖,大衆都為他是宮闈私事,無關國家,何必多去争論,自惹禍端,所以噤若寒蟬。”
“宮闱”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ōng wéi,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帝王的後宮/後妃住所
指皇帝妃嫔居住的場所,即内宮區域。例如《後漢書》提到“既正位宮闱,愈自謙肅”,描述皇後在後宮的行為規範。
代指後妃群體
如唐代李德裕記載:“宮闱左右,亦潛執兩端”,此處“宮闱”借指後妃。
官署名(隋唐時期)
隋唐内侍省下設“宮闱局”,負責管理宮廷法紀、制度及出入管鑰,長官稱“宮闱局令”。
泛指宮廷或皇室内部
宋代葉適曾用“激怒宮闈”描述與皇室相關的矛盾,此處代指宮廷權力中心。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後漢書》《舊唐書》等典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宮闱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宮”和“闱”兩個字組成。
“宮”字的部首是宀,總筆畫數為9。它是古代皇宮的别稱,指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也是後宮妃嫔居住的地方。
“闱”字的部首是門,總筆畫數為8。它是指關在女子住所的大門。在古代,闱也可以指男子的内宅。
宮闱這個詞來自于古代的宮廷文化,形容當時皇帝和後妃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
在繁體字中,“宮”字和“闱”字的寫法與簡化字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差異。
在古代,宮和闱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宮的舊字形是“宮”,而闱的舊字形是“隈”。這些是古代漢字的變體形式。
1. 他們倆的婚姻像是一座宮闱,外人難以揣測内部的紛争和複雜情感。
2. 宮闱之中,爾虞我詐,愛恨情仇穿梭其中。
1. 宮廷:指皇帝的居住和辦公場所。
2. 後宮:指皇帝的妃嫔居住的地方。
3. 閨閣:指女子住所。
近義詞:宮殿、皇宮
反義詞:庶民之家、平民住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