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複姓。 春秋 時 魯國 有 公索氏 。見《孔子家語·好生》。
“公索”是一個複姓,源自春秋時期的魯國,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基本釋義
“公索”為古代複姓,最早見于《孔子家語·好生》,記載春秋時期魯國有公索氏。這一姓氏由“公”和“索”兩部分組成,其中“公”在姓氏中常見(如公羊、公西等),多與周代爵位或官職相關;“索”則可能是家族分支的特定稱謂。
曆史背景
目前關于公索氏的具體記載較少,僅知其為魯國貴族姓氏之一。魯國是周代重要的諸侯國,以禮儀文化著稱,姓氏體系複雜,公索氏可能是其中較邊緣的一支,後世逐漸失傳。
文獻參考
主要出處為《孔子家語·好生》,其他曆史文獻中未見詳細記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孔子家語》原文或姓氏研究類資料。
公索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公正、公平”之意。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公部和索部。公索有着深刻的含義,表示一種公正和公平的态度或行為。
公索的部首是“公”,筆畫數為4;索的部首是“糸”,筆畫數為6。整個漢字共有10個筆畫。
公索的來源較為古老,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的“糸”字。在繁體字中,公部與索部分别寫作“國”和“索”,這是根據簡化字規範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公索的寫法稍有不同。公部的寫法多為上面兩點與下面一橫組成一個正方形;索部的寫法則與現代漢字相似。
1. 社會公索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标。
2. 政府應該确保司法體系的公索。
組詞:公正、公平、公道。
近義詞:公正、公平、公道、正義。
反義詞:不公、不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