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生的意思、貢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生的解釋

[senior licentiate in feudal China] 明、清兩朝由府、州、縣學推薦到京師國子監學習的人

詳細解釋

指科舉時代,考選府、州、縣生員(秀才)送到國子監(太學)肄業的人。《二刻拍案驚奇》卷四:“今本不敢造次,隻因貢生赴京缺費,意欲求公祖大人發還此一項,以助貢生利往。”《儒林外史》第三回:“會試舉人,變作秋風之客;多事貢生,長為興訟之人。”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的家庭》:“外祖 黃河清 是本地最早的貢生,守文廟作書院山長,也可說是當地唯一讀書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貢生是明清兩代科舉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及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貢生指府、州、縣學的秀才(生員)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經選拔進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群體,意為“以人才貢獻給皇帝”。其地位介于秀才與舉人之間,相當于舉人副榜,别稱“明經”。

二、主要類型

  1. 恩貢:遇皇室慶典時額外選拔,如皇帝登基;
  2. 拔貢:每12年由各省學政選拔文行兼優者,經朝考後任職(如七品京官或知縣);
  3. 歲貢:按資曆從廪生中依次選拔,每年或數年一次;
  4. 優貢:各省學政3年一次擇優錄取;
  5. 例貢:通過捐納財物獲得資格(非正途)。

三、選拔與出路

四、與相關概念區别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部科舉制度史料,完整内容可參考《大清會典事例》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貢生

貢生是指通過科舉考試進入進士科的考生。貢生這個詞可以拆分成“貝”、“立”、“子”三個部首,共有12筆。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

繁體字

貢生的繁體字為“貢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貢生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是由“貝”、“立”、“子”組成的。經過演變和規範化,貢生的現代寫法已經确定為“貢生”。

例句

1. 他是貢生中名列前茅的優等生。

2. 這位貢生在科舉考試中展示了出色的才華和學識。

組詞

貢生科舉、貢生榜、貢生堂、貢生制度、貢生風範

近義詞

解元、舉人、進士

反義詞

落榜、不及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