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弓弰 ”。
“弓梢”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含義
指弓的兩端末梢部分,即弓弰(gōng shāo),是弓弦連接弓背的末端結構。例如古代文獻中提到的“輕雲飄馬足,明月動弓弰”(北周庾信《拟詠懷》),即描述弓梢的形态。
借代用法
可借指弓本身,如唐代王昌齡詩句“射殺空營兩騰虎,回身卻月佩弓弰”中的“弓弰”即代指弓箭。
力學作用
弓梢通過杠杆原理增強弓的效能:挂弦點為受力點,另一端為支點,弓梢越長,開弓時越省力,同時蓄能更大,拉力曲線更平緩。
結構特點
傳統弓的梢部通常呈弧形,材質需兼具彈性和韌性,以支撐弦的張力并傳遞能量。
成語中的象征
成語“弓梢”比喻事物發展到極限或盡頭,如“弓梢之勢”形容無法再進一步的狀态。
武術領域的延伸
内家拳理論中,“身備五弓”指人體軀幹與四肢如弓形,其中脊柱以腰為弓把,大椎與尾闾為弓梢,強調勁力的蓄發與協調。
“弓梢”既指弓的物理結構部件,也蘊含文化象征意義,并在不同領域(如武術、文學)中被引申應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弓梢(gōng shāo)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弓的頂端部分。
弓梢的部首是弓(gōng),它由五畫組成。
梢(shāo)的部首是木(mù),它由四畫組成。
弓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戰争中使用弓箭是一種常見的作戰方式。弓梢作為弓的頂端,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繁體字中,弓梢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弓梢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1. 他用力拉動弓弦,把箭射向了弓梢。
2. 弓梢上的細節決定了射擊的準确度。
1. 弓弦(gōng xián)- 弓的弦部分。
2. 弓箭(gōng jiàn)- 弓和箭的組合,射擊用的武器。
弓梢的近義詞是弓頂(gōng dǐng)。
弓梢的反義詞是弓尾(gōngwěi)。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