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ferings] 供奉神佛祖先用的瓜果、酒食等物品
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物品的統稱。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七章:“清明前三天, 湯河 流域的莊稼人,就開始上墳了。莊稼人們洗了手,提着竹籃,帶着供品,香和紙。”
供品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供品(拼音:gòng pǐn)指供奉給神佛、祖先或靈位的物品,主要用于祭祀、祈福等場合,表達敬意與虔誠。其種類包括食物(如瓜果、酒食)、花卉、香燭等,選擇與品質通常體現供奉者的誠意。
使用場景
與“貢品”的區分
延伸意義
在特定語境中,也可比喻為向他人示好或獻媚的行為(如組織為達成目的向權威示好)。
示例
如需更完整的文化背景或不同地區習俗,可參考權威民俗文獻或宗教研究資料。
“供品”是指在宗教儀式、祭祀等活動中向神靈或祖先獻上的物品,用以表達敬意或祈求祝福。
“供品”這個詞的部首是“米”,總共有7個筆畫。
“供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動。在祭祀中,人們常常以食物、酒水、祭品等特定的物品作為供奉。
在繁體字中,“供品”寫作“供品”。
古時候,“供品”這個詞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為“㫃”。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為“供品”。曆經演變,最終定為現代漢字的寫法。
1. 在春節期間,我家會擺放許多供品,祈求來年平安吉慶。
2. 他每天早上都要獻上一杯供品,表示對家庭的感恩之情。
3. 寺廟裡的僧人們每天會準備豐盛的供品,供奉給神佛。
供奉、供應、供養、供求、供銷、供不應求
祭品、祭奠、祭祀、祀品、奉祀
收品、取品、攜品、退品、送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