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供儗 ”。供給,供應。《舊唐書·儒學傳下·盧粲》:“歲時服用,自可百司供拟。”《新唐書·魏少遊傳》:“諸王、公主悉有次舍,供儗窮水陸。” 金 王若虛 《太一三代蕭公墓表》:“所在供拟,多傷物命,其違天意甚矣,自今宜罷之。”
“供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供給、供應,主要用于描述物資或服務的提供。以下是詳細解析:
“供拟”主要用于古代文獻,表達系統性供給的含義,常見于史書及政論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新唐書》等原始史料。
《供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供奉、獻上、提供、準備等。它可用作動詞,表示提供或準備某物,也可用作名詞,表示供品或東西。在不同語境下,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和解釋。
《供拟》這個詞,拆分的部首是“亻”和“言”,其中“亻”是左邊的部首,表示人;“言”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語言、說話。根據漢字的筆畫,可以分為7個筆畫。
《供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供擬」,整體結構和意思基本相同,隻是書寫形式有所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會有一些差異。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供拟》的寫法為「供訥」,部分字形和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但意思相近。
1. 他們準備了豐盛的飯菜,供款待客人。
2. 我已經準備好了所有的材料,供您參考。
3. 請将這份文件提供給所有參會人員。
組詞:供應、供職、供稿、供述、供認、提供、供給。
近義詞:奉獻、供奉、獻上、提供。
反義詞:取走、拒絕、收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