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恭默的意思、恭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恭默的解釋

莊敬而沉靜寡言。《書·說命上》:“恭默思道。” 夏僎 解:“恭敬淵默,沉思治道。”《三國志·蜀志·劉巴傳》:“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唐 白居易 《議釋教策》:“若欲以禪定復人性,則先王有恭默無為之道在。” 清 唐甄 《潛書·性才》:“ 堯 舜 雖聖,豈能端居恭默,無所張施,使天下之匹夫匹婦一衣一食皆得各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恭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恭默”指莊重恭敬且沉靜寡言的狀态,強調在言行中保持内斂與肅穆。該詞由“恭”(恭敬)和“默”(沉默)組合而成,體現了一種内外兼修的修養态度。

出處與文獻例證

  1. 《尚書·說命上》記載:“恭默思道”,夏僎注解為“恭敬淵默,沉思治道”,指通過沉靜思考來領悟治國之道。
  2. 《三國志·蜀志·劉巴傳》提到劉巴“恭默守靜,退無私交”,描述其謹慎寡言的性格特點。
  3. 唐代白居易在《議釋教策》中,将“恭默無為”與禅定修養相類比,強調其對人性的調和作用。

用法與延伸

英文釋義

可譯為“reverent silence”或“respectful composure”,體現恭敬與沉靜的雙重含義。

總結來看,“恭默”不僅是一種行為表現,更蘊含傳統文化中對修身養性的深層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恭默

《恭默》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文字,“恭”和“默”。下面将詳細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恭默》的第一個字是“恭”,它的部首是“心”,總共包含9個筆畫。第二個字是“默”,它的部首是“黑”,總共包含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恭默》一詞源于古代文化和思想,傳承至今。在繁體字中,恭字的寫法依然保留為「恭」,而默字的寫法為「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恭字的書寫形式為詳細,由上部分中為心形狀,下部分則旁有口字。而默字的古代寫法則較為複雜,由上部分是黑字,下部分有又有各種不同的構造。

例句

1. 他在面對困難時保持恭默,迅速找到了解決方法。

2. 學習時要保持恭默,才能專注于知識的吸收和學習。

組詞

恭心、恭敬、默契、默許。

近義詞

恭敬、恭謙、默默、默契。

反義詞

傲慢、嘈雜、喧嘩、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