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協力。 晉 郭璞 《比肩獸贊》:“蟨與蚷虛,乍兔乍鼠,長短相濟,彼我俱舉,有若自然,同心共膂。”
“共膂”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共膂(gòng lǚ):意為“協力、共同出力”。“膂”本指脊梁骨,引申為體力或力量,因此“共膂”可理解為“同心協力”或“共同發揮力量”。
該詞可見于晉代郭璞的《比肩獸贊》:“蟨與蚷虛,乍兔乍鼠,長短相濟,彼我俱舉,有若自然,同心共膂。” 這裡以兩種異獸的合作比喻齊心協力的狀态。
“共膂”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古語詞,常見于文言文或特定文學作品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更推薦使用“協力”“同心同德”等現代詞彙。
注意:由于相關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如),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驗證。
共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共同悲痛或共同分擔憂傷。共膂的拆分部首是共和⺅(肉),共膂共有11個筆畫。它的來源較為複雜,主要是從兩個漢字“共”和“膂”組合而成的。在繁體字中,共膂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時候,共膂這個詞的寫法可能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沒有明确的記載。但是現代所使用的共膂字形已經比較穩定,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共膂的例句:
1. 在這次悲劇中,全國人民共膂此事。
2. 在這場災難中,大家必須共膂負重。
3. 國家的繁榮與人民的共膂密切相關。
共膂的組詞有:共膂共鳴、共膂一方、分憂共膂等。
近義詞:共同分擔、共同憂傷。
反義詞:單膂、各自負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