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假的意思、公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假的解釋

[leave of absence to attend to public affairs] 因另有公事而給予的假期

經單位審核,考試的當天可作公假處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假是漢語詞彙中表示因公共事務或法定事由獲得的特殊休假類型,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1. 基本定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6)解釋,公假指因公務需要或國家規定的事由(如參加法定會議、履行公共職責)而批準的假期,區别于個人事假或病假。例如公務員因公外出培訓、教師參與教育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等,均屬于公假範疇。

  2. 法律依據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三條明确規定了公假的權利,強調“勞動者因法定事由或用人單位指派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這一條款為公假制度提供了法律支撐,确保勞動者權益(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21年修正版)。

  3. 類型與適用範圍

    公假通常分為兩類:

  1. 特點與執行規範

    公假具有非個人性和強制性特點。依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假管理辦法》(國務院2019年發布),公假期間工資福利待遇不變,且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批準符合規定的公假申請。執行時需遵循“一事一審批”原則,确保流程合規。

  2. 社會應用場景

    在公共管理領域,公假制度保障了社會職能的正常運轉。例如,2023年北京市教委規定,教師參加市級教學競賽可申請公假,期間學校需安排代課并保留績效評分(來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官網公開文件)。此類案例體現了公假在平衡個人職責與公共利益中的關鍵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公假是指勞動者因法定事由或履行社會義務需要暫時離開工作崗位,經申請批準後,用人單位依法支付工資的假期類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法律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一條,公假包含以下情形:

  1. 法定休假日:如元旦、春節等國家統一規定的節假日;
  2. 婚喪假:員工本人結婚或直系親屬喪葬期間;
  3. 社會活動假:依法參加選舉、出庭作證、參與勞模大會等公共事務。

二、核心特征

  1. 帶薪休假:用人單位需正常支付工資,不扣除勞動報酬;
  2. 法定強制性:符合《勞動法》規定的情形必須批準,如行使選舉權、擔任法庭證人等;
  3. 申請審核:需提前向單位提交申請并提供相關證明(如會議通知、法庭傳票等)。

三、常見適用場景

四、注意事項

如需查詢具體天數或地域性細則,建議參考當地人社部門規定。

别人正在浏覽...

半無産階級貝筵長安日闡示斥道此以翠斾村肐落丹氣單少蹈古調舉封二公明正大狗幦古訓哈巴含藴浩廣皇號還鄉恚怼悔之晚矣護心欄講交情吉利疾首蹙頞聚居軍糧昆山腔枯乾練操離襟龍盞蠻唱明約摩揉女職丕登平讨貧曠蒨練輕澹情有獨鐘窮搜飾馔四合房素館瑣劣素韻陶隱鐵面無私啼啼哭哭潼溶退化外儒頑父嚚母悟空物望毋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