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共道德的意思、公共道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共道德的解釋

[politics social ethics;social morality] 社會道德。關于整個國家或社會組織而非個人的一種道德;論述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的道德關系及職責的倫6*理學分支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公共道德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公共道德指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倫理規範,是維系社會秩序與和諧的基礎。其核心在于調節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強調公共利益優先于個人私利。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出發,結合權威來源解析其内涵:

一、定義與核心要素

  1. 公共性

    指規範適用于公共場所或涉及公衆利益的行為,如遵守交通規則、愛護公共設施等。《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社會公民在公共交往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強調行為的社會影響性。

  2. 道德約束力

    區别于法律強制力,公共道德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内心信念維系。例如,主動排隊、不亂扔垃圾等行為,體現公民自律與社會監督的結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16)。

二、主要特征

三、社會功能

  1. 秩序維護

    通過規範公共行為減少沖突,例如遵守“先下後上”的乘車規則保障交通效率。

  2. 信任構建

    誠信守諾、互助友善等行為增強社會凝聚力,如主動歸還失物、參與志願服務(中國文明網,2023)。

  3. 文明傳承

    體現民族精神與時代價值,如“和諧”“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載體(人民出版社《倫理學大辭典》)。

案例參考:北京市2023年推行的“文明斑馬線”行動,通過倡導禮讓行人,将公共道德轉化為具體行為準則,市民遵守率提升至92%(《北京日報》數據)。

權威來源引證

(注:因部分文獻無公開電子鍊接,暫标注來源名稱;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獲取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公共道德”指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和交往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與倫理規範,旨在維護公共利益、保障社會秩序并促進和諧共處。以下是詳細解釋:

1.核心内涵

2.主要内容

3.與法律的關系

4.現實意義

5.挑戰與教育

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文化的公共道德案例,可參考社會學或倫理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艾年闇行白糧逼畏冊谥爨火打垜吊頸短卷飯囊繁聲附倚改弦易調根實烘幹讙頭國假慈悲踐襲驕君姣冶街面佶傈積泯竟而鏡閣徑絶金虀玉鲙郡伯科察來緻料猜靈鑒鈴子香禮刑末習鳥啼花怨凝睛拟正噴薄疲憊疲懶鎗金氣粗棄劍窮瘠凄啭塞怨散質濕溫數黃道黑四周圍肅勤土木身吞炭妄進往篇武敏無奈何相幾飨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