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怒敢言的意思、敢怒敢言的詳細解釋
敢怒敢言的解釋
敢于憤怒,又敢于說出來。
詞語分解
- 敢的解釋 敢 ǎ 有勇氣,有膽量:勇敢。果敢。敢闖。敢死隊。敢作敢為。敢怒而不敢言。 謙辭,“不敢”的簡稱,冒昧的意思:敢問。敢請。敢煩。 方言,莫非:敢許。敢怕。敢是哥哥回來了? 筆畫數:; 部首:攵; 筆
- 敢言的解釋 .敢于進直言。《國語·魯語下》:“夫外朝,子将業君之官職焉;内朝,子将庀 季氏 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新唐書·郝處俊傳》:“ 處俊 資約素,土木形骸,然臨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議論諄諄,必傅經義
網絡擴展解釋
“敢怒敢言”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含義:指在比自己權力大的人面前,敢于表達憤怒并直言不諱,多用于形容堅持正義、勇于發聲的人。
- 拼音:gǎn nù gǎn yán。
二、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最早出自清代西周生的章回小說《醒世姻緣傳》第一回:“那計氏雖也還敢怒敢言,當不起晁大舍也敢為敢做。”。
- 語境:原用于描述人物性格的直率,後逐漸演變為對不畏強權、敢于批判的品格的贊揚。
三、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由“敢怒”和“敢言”兩個動賓短語構成,屬于ABAC型四字成語。
- 用法:通常作謂語或定語,例如:“他素以敢怒敢言著稱”。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敢作敢為(強調行動上的果斷)。
- 反義詞:敢怒而不敢言(形容内心不滿卻不敢表達)。
五、例句與應用
- 古典例句:
《醒世姻緣傳》中,作者通過“敢怒敢言”刻畫計氏正直卻無力對抗權勢的困境。
- 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褒揚勇于揭露不公或為民請命的人,如:“記者敢怒敢言,揭露了企業的違法行為”。
該成語強調在壓力下仍堅持表達真實态度的勇氣,是漢語中體現個人風骨與社會責任感的重要表達。其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常見于對正直人物或批判性事件的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敢怒敢言》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敢于發怒、敢于說出真實想法的意志和勇氣。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敢怒敢言》的拆分部首是手和心,分别位于左右兩邊。總共有16個筆畫。
- 來源:《敢怒敢言》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一部典故《莊子·逍遙遊》,其中莊子寫到“鈇之钺,劍之戟,皆吾友也,蓋取於《敢怒敢言》之實。” 這句話意為“斧、钺、劍、戟都是我的朋友,皆來自《敢怒敢言》的實際(意義)。”
- 繁體字:《敢怒敢言》的繁體字為「敢怒敢言」。
- 古時候漢字寫法:《敢怒敢言》是一個現代詞彙,沒有古代的漢字寫法。
- 例句:他是一個敢怒敢言的人,對不公正的事情總是毫不畏懼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 組詞:敢言、敢怒、怒言、敢怒不敢言。
- 近義詞:大膽直言、慷慨陳詞、直言不諱。
- 反義詞:唯唯諾諾、忍氣吞聲。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